《人物專訪》鍾經新讓藝術走進生活,成為藝術重要推手

《人物專訪》鍾經新讓藝術走進生活,成為藝術重要推手
《人物專訪》鍾經新讓藝術走進生活,成為藝術重要推手

圖/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第13屆理事長鍾經新。鍾經新提供。

 

【特約記者李念穎報導】在藝術領域中,想必大家對藝術家鍾經新並不陌生。從小受到叔叔精湛藝術的感召,誘發出她對製作精細手工藝的熱忱,大學就讀航運管理系的鍾經新,因為一次機緣開始接觸插花,自此之後,從插花、壓花、沙畫、書法到油畫創作,一步一步開始累積她的藝術經驗,直到四十歲那一年,開了第一家屬於自己的複合式藝術空間-賞雅書齋藝術工坊,開始了她的藝術志業,緊接著在2007年成立大象藝術空間(以下簡稱「大象」),真正進入藝術的專業領域。

 

學術在前,市場在後

在北京攻讀藝術管理研究所時,鍾經新在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易英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藝術批評與寫作,也是在那時,培養了「學術先行,市場在後」的理念。她一直都秉持這樣的信念來經營大象,以及後來的畫廊協會與台北藝博會。當時執行這個概念時,很多人是不看好的,許多藝術先進認為,這家畫廊不照常理經營,竟用「學術研討會」推行藝術,相當不以為然,但當大象的品牌效應出現後,便開始受到大家的仿效。大象初期選擇的是藝術史上有定位的藝術家,後來擴延到被藝術史遺忘的藝術家,再開展搜羅明日大師做推廣,並培育新生代的藝術家,她做的是一個藝術志業而非僅僅為事業。

 

圖/台中市大象藝術空間。鍾經新提供。

 

不做藝術事業家,而是藝術推廣家

鍾經新以第一屆策劃與評論組進入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後,閱讀到佩姬古根漢(Peggy Guggenheim)的傳記,萌生了要成為藝術經紀人、培養藝術大師的想法。她認為,藝術經紀人必須要具備敏銳的嗅覺、視覺與聽覺,必須嗅得出哪些藝術家具備可期性,且良好的視覺能夠判斷作品的優劣,聽覺必須與市場的脈動相呼應。對於藝術推廣,藝術經紀人必須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也是介於藝術家與收藏家之間的橋樑。

 

她更提到藝術推廣的核心價值在於培養更多的藝術人口,將藝術之美廣泛地傳導,讓藝術在生活中如影隨行。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屬性與區隔,可以經由設計規劃來達到吸引的效果,初入門的藝術愛好者可以藉由欣賞藝術電影來了解藝術,聆聽藝術講座、多閲讀藝術書刊都能成為藝術知識的加油站,只要多接觸、不排斥人人皆能與「藝術」做朋友。

 

獨特的經營方式,成為業界領頭羊

「要做就要做創新的事物,並做到最好。要就要當領頭羊,讓那些唱衰的人沒話講。」為鍾經新一直堅持的信念。面對挑戰她從不害怕,有著堅定的自信與堅持,也有個人獨特的經營方式,大象最初開業時,專做抽象藝術起家的畫廊少之又少,也因為比起複雜的作品,她更傾向於乾淨、純粹的藝術,她認為抽象藝術透過形狀與色彩來表達主觀感受,藝術家們著重在闡述靈性上的交流,這樣純粹的作品,讓人眼睛與心靈都舒服,因此她以個人獨到的見解,讓大象有別於以往風格,以更亮眼的姿態耀上舞台。

 

圖/台中市大象藝術空間。鍾經新提供。

 

現任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的鍾經新,在提及台灣與國外舉辦藝術博覽會時最大的差異在於,國外藝博會的策展規劃多半由藝術顧問公司承辦,是站在商業的利益上思考問題,而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是由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所主辦,協會不只是藝術產業的領航者,更是使命的完成者,這也是與其他非畫協舉辦之博覽會的差異性。畫協每一年會舉辦三場藝術博覽會,分別在台南、台中、台北三區,透過畫協的官網,可以一覽全球藝術博覽會的相關消息及各大美術館與藝術機構的連結,提供大眾方便取得藝文活動資訊的管道,讓藝術更貼近民眾的生活。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