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設限 陳怡安談金牌後的運動員生涯規畫

「離開運動場上還能是什麼?要如何把運動場上的精神帶到社會、創造長遠的價值?」陳怡安認為,這個困難的問題是運動員遲早要面對的自我反思。

全國廣播《空中荃運會》節目本周邀請到兩屆奧運跆拳道示範賽的金牌得主、現在中華奧會執行委員,同時也是「陳怡安手工香皂」的創辦人陳怡安來到節目,與聽眾朋友們分享她參與國際賽事青年奧運會的經驗、轉換跑道的契機,與對運動員生涯規畫的見解。

身型高挑,長相甜美,勇於挑戰新事物的陳怡安,有著多種不一樣的身分。曾經是參戰奧運的跆拳道國手、15歲就奪下金牌、大學就讀商業相關的學位、出社會後還有電視媒體的工作經驗;現在不只自己創立手工皂品牌,更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有學習擊劍和長笛,並在國家訓練中心擔任董事。此外,在2020年初又新增了一個身分,也就是帶領台灣青年選手們前往瑞士洛桑冬季青年奧運會的總領隊。

套句常說的「跨領域」,一路走來陳怡安坦承,選手養成過程中其實很難接觸到其他領域,所以給自己的期許是,只要一有機會,就算跟運動沒相關,也要嘗試看看,不斷地挑戰自己、拓展自己的眼界,也學習用不同的思維與角度來看待事情。

「除了運動成績之外,你還能夠創造甚麼?」這是個大哉問,而且運動員訓練成長的過程中不一定會自然思考到這些,應該要放在教育裡面,而不是體育課就只是去運動。談到典範運動員的養成,陳怡安指出,當選手的時候可能可以因為成績好而成為大家的典範,但當退役之後、沒有成績就沒辦法持續創造自己的價值,而這個提問也不會侷限在運動員身上,是每個個體、企業都需要誠實面對的問題。

運動員在未來生涯上會遇到哪些難題?陳怡安說,以往身為運動選手,如果成績優秀,是被教練等周圍的人捧在手掌心的存在,當你見識過、體驗過被人呵護的舒服感,退役之後要踏入社會只會更難。

「矛盾的是,運動員擅長挑戰自我,卻又跨不出舒適圈!因為脫不下的是那些金牌光環。」陳怡安苦笑道,在不斷的轉換跑道中,她學到的是要時刻提醒自己歸零、重新出發。

「生命的精采,不在於起點的絢爛,也不是終點的美好,而是生命中每個關鍵的轉折點,那是你刻苦銘心、苦盡甘來的深切體會。」

面對升學,陳怡安用自己的體育成績、以體保生的身分進入企管系MBA就讀。她坦承,一般的運動選手可能多會選擇運動相關科系,但自己想要在不同的環境成長,所以就投入了完全陌生的領域。對她來說,這最大的幫助就是開拓了視野,讓她知道原來這個世界除了體育之外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東西。這次勇敢跨界的經驗,也讓她後來跨足媒體領域的時候,比較沒有那麼擔心害怕,順利的學習新的專業、進入了媒體業當中。

雖然曾經兩次奪牌,但畢竟只是示範賽,面對2000年的雪梨奧運,雖然陳怡安當時的年齡以選手來說有點大了,但還是毅然決然決定復出再次挑戰奧運,最後因為受傷沒有辦法達成期望,只能坐在講評的位置。「諷刺的是不論自己的隊友是輸是贏,因為在比賽場上的人不是自己,內心都不好受」,她苦笑。但這次的經驗,卻讓陳怡安的人生更加完整,既然這種糾結和掙扎都體驗過了,覺得自己可以重新來過了,也決定打破自己的舒適圈,更加勇敢的往外探索自己。

二00五年怡安創立手工皂,由於自己一直以來都是透過手工藝來紓解壓力,雪梨奧運的挫折與沮喪也讓她投入在手工藝中,雖然當時還是持續在媒體業工作,手工藝只是以紓壓和療傷作為目的,但期間也對手工皂的製作、香料和來源等做了研究。面臨挫折也讓陳怡安反思,「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想作但還沒有做的?」她想到小時候單純青澀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夠開一家美麗的店,剛好結合當時的手工皂製作,便逐漸發展新的事業可能。

「在生涯規劃上面,人都會專注於未來的目標,但忘記『今天』也是生涯的其中一天。」陳怡安提醒,每天都很重要,別因為太追求未來反而就忘了當下。

「人很多時候都忘記過程,眼中只剩下目標。」陳怡安坦承,奪牌的壓力曾經讓自己忘記應該專注在每一次訓練和每一次突破,但因為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自己,所以專注的點也應該是自己,「將專注放在每一刻的自我突破,才能夠更感激這段過程,而不是只有最後的輸贏。」最重要的是專注於手邊的事情,將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競技運動員大多都在25至35歲間就退役,比起一般人在職場可能60到70歲才是退休的年齡,這中間的時間差距、經驗累積與個性成熟度的差異是很大的,運動員往往必須提早面臨人生階段的轉換,所以常常都會著急,但就像有些新鮮人出社會之後找不到自己適合什麼,這都是正常的,摸索的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放慢速度來好好思考人生的時間軸。

至於運動員踏入職場的優勢與劣勢?陳怡安笑說,但她認為運動員共通的特性是專注、堅持、抗壓性強,重點是要跨出那一步,而不是找阻力最低、收入穩定的教練等工作,她也建議先別以收入為主要目標,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探索,就算兜一圈回來還是發現自己喜歡體育,這兜一圈的經驗也是一樣寶貴,視野與想法都會有所不同,回到同樣的體育圈內也不會是當初的自己了。

「當兩個孩子的媽這件事可能比拿奧運金牌還難!」陳怡安笑說,當媽媽也讓她有更多的學習與成長,尤其比賽訓練只是自己的事情,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只能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陳怡安建議,年輕運動員面對挫折,一定要懂得釋放情緒,哭完之後繼續訓練,也許一開始會關起門來沉澱,但後來也要尋求協助。人不是萬能、不是完美的,家人朋友之間的關懷、情緒抒發都能夠讓這個挫折不再只是自己的事情,而是能夠與他人互動,並在過程中可以傾訴自己的想法、聆聽他人的建議。當你感覺人生落入低潮的時候,可以給自己一點時間,挫敗對於人生來說也是累積蹲下再往上跳的能量,都是非常珍貴的經驗。挫折也能夠讓人承認自己的失敗,面對自己必須重新開始的事實,但別忘了自己的價值是由自己來衡量的,而不是由他人、外在的標準來評判,人生的時間軸是自己決定的。

談到未來規劃,陳怡安表示,會持續運動跟挑戰自己,至於國際體育事務的部分,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來參與,從擔任國際賽事的領隊到出席國際研討會等等都可以,希望以自己的專業做更多貢獻,把台灣帶到國際上,並將自己的經驗傳承分享給年輕世代。

(記者陳軒北、曾荃鈺 臺中採訪報導)
更多精彩的內容,請鎖定本週日8/16下午1點,全國廣播FM106.1《空中荃運會》節目。
節目收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