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乳突病毒 也會引發頭頸癌

子宮頸癌的兇手「人類乳突病毒」跑到口腔內,竟變成頭頸癌;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因為HPV病毒不只有在生殖器,在口水裡面就有相當部分的人用核酸檢測可以驗到HPV,HPV感染男女皆常見,兩性都打HPV疫苗,保護效果發揮比較快。

台灣每年新發生的子宮頸癌個案約有1500人,因子宮頸癌死亡的個案約650人,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八位與死亡率第七位。絕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雖然感染後多會自行痊癒,但仍有少部分人會持續感染,可能會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

然而,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資料顯示,感染HPV會增加「7癌1病」的風險,包括子宮頸癌、口咽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頭頸癌,以及菜花。除了子宮頸癌之外,其他癌症缺乏普篩工具,難以早期發現。

HPV引發的口腔癌已占美國整體口咽癌的7成以上,且美國CDC發現因HPV感染口咽癌的人口已經超過子宮頸癌,成為HPV引發相關癌症的第一名,且美國男性感染HPV併發口咽癌的風險是女性5倍。台大也曾針對國內口腔癌的檢體進行染色,發現其中約30%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比例不可謂不低。

台灣在近年來「女性子宮頸癌發生率逐年下降,男性口咽癌發生率卻逐漸上升」,早在2010年時就出現黃金交叉現象,顯示防範口咽癌需先預防HPV的重要性。

李秉穎表示,HPV是致癌的病毒,HPV病毒最近又被發現和頭頸癌有關係;HPV被發現的確是頭頸部癌症的一個誘因,用HPV的疫苗是否能減少頭頸癌的發生率,目前沒有實際的證據,研究還在進行中。就像HPV疫苗去預防子宮頸癌一樣,發現HPV能預防生殖器官產生HPV的感染,HPV感染又是子宮頸癌的必要條件,預防感染一定是預防子宮頸癌。

所以,美國對於頭頸部癌症推論,既然能預防口腔的HPV感染,口腔HPV感染引起的頭頸部癌症也能預防。美國FDA才會在沒有最終研究的基礎之下核准HPV疫苗用於預防頭頸部癌症的適應症。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首度發布《加速清除子宮頸癌的全球戰略》,認為疫苗接種、篩檢、治療是清除子宮頸癌的三大策略方向,全球共計194個國家承諾共同努力,於2030年實現以下清除子宮頸癌的目標。子宮頸癌也是全球首度承諾清除的第一種癌症。

以澳洲為例,自2007年起推動HPV公費疫苗政策,並且於2013年和2018年階段性施行男女共同施打,成效優異,預計2028年消滅子宮頸癌,早於WHO,超前部署被視為國際模範生。

預防子宮頸癌的三道防線:安全性行為、接種HPV疫苗、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才能提供更完整的保護。

李秉穎表示,台灣若要儘早達成目標的話,應該男女都要施打;若只打女生或只打一個年齡層的話,目標則較難以達到,鼓勵男生自費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