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7年接受兒子性向:正因你是同志,才讓我看到更寬廣的世界

一生成功順遂的父親,面對就讀博士班時出櫃的兒子,當花了7年接受同志兒子的事實,他透過家書,表達了對兒子滿滿的愛與支持,以及最深摯又淺簡的期望。

「向父母出櫃」在外人眼中,或許只代表幾個鐘頭的家庭談話,但小風和父母,其實是段漫長的過程。整整7年的時間,父母才從不理解漸漸轉向接受。

是哪個關鍵點,讓小風覺得爸爸已經接受了?小風想了想說,爸爸開始參加相關活動、認識同志朋友後,「有天他告訴我:『正因為我是同志,才讓他看到更寬廣的世界。』」

以下為小風爸爸寫的家書內容:

小風:

很高興能擁有你這麼好的兒子,從小到大你都很乖巧獨立,很少讓我和你媽操心,實在感謝上天的眷顧,給我們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在這漫長將近30年的時間,你都從旁照顧生病的阿公阿嬤、外公外婆,很少抱怨,實在難得,令我們深感驕傲。

我的同事常羨慕我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對此我很自豪。但你分享的多元社會,才是讓我對人生價值有更寬廣視野的原因之一。

你讓我了解人生的豐富性

人生就像一塊巨大的拼圖,我只擁有極小部分,尚缺許多值得填補的重要拼塊,是你,讓我們對人生的豐富性有更多的了解。

記得你25歲那年,讀博士班的一個晚上,自己到行天宮請示恩主公,神明指示「可以告知父母性向」。回宿舍路上,你就打電話告知媽媽,那時候我們都對此突如其來的訊息感到驚訝。那通電話,馬路嘈雜,沒能談多久。幾天後中午,你回家,我們三人一起在家用餐,你表情肯定地再告知一次性向,說自己從國中開始就喜歡男生,也提供書籍、電影給我們參考。

在你出櫃後7年,我們開始參加熱線的活動,例如櫃父母下午茶。經志工們很詳細的解說,我才知道,世界上約有5~10%的同志。而且,許多孩子們最大的希望是得到父母的認同、希望父母身體健康、不讓父母多操心。我很驚訝,原來孩子們的需求這麼少,對父母的關心又這麼深。

雖然我們很支持你的理念,但身為父母,不免還是擔心你未來的就業與生活。尤其你放棄了專業工程領域,選擇投入社福工作,為此我們長期很難達成共識。但現在我們也慢慢釋懷,孩子不一定要走我們認為較好、較安逸的路,應放手讓他們走自己的方向。

我只想要你和伴侶平安生活

知道你總是擔心沒辦法達到父母的期望。但我想告訴你,或許你未感覺到,我們對你的表現一直很滿意,只是我們亞洲人不擅表達自己的情感。

謹此衷心期望你能毫無牽掛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除了支持以外,我常常不知如何才能給你更多協助。還有,家族中有非常愛護你的長輩,實難向他們說明清楚出櫃的問題。不過,難以說明,可能也是種對長輩的孝順。親朋好友如果關心你交女友或結婚一事,我們都以「孩子已成年,由他自己安排」來回應。

另外,一生中要找到能與自己相互扶持的對象,相當不容易,宜格外珍惜。就如同我當初與你媽媽結婚,外公訓勉的一句話:「要好好過生活。」這一直深烙在我心中,並在當下心中發誓「我會盡全力愛護你媽媽」,至今不敢忘記,這也是我們能擁有美好婚姻與家庭的重要因素之一。

體諒及包容是人之間相處的法寶。未來如果遇到適合的對象,我想把活到至今,感受最深刻、最喜歡的吉祥話贈送給你們:

白頭偕老 平安喜樂

後記:訪綱裡問小風爸爸,「未來小風若有伴侶,會想對他們說什麼話?」小風爸爸事先印好詳細的講綱,原先寫的是「白頭偕老,永浴愛河」,但他將上面的「永浴愛河」劃掉,改成手寫「平安喜樂」。問小風爸爸,為什麼要改掉?他說一段婚姻要能永浴愛河,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他希望小風跟未來伴侶可以一起好好的平安生活,就非常足夠了。

小風爸爸│63歲,大學教師

小風│33歲,教育工作者

延伸閱讀:

相伴35年的陌生人 同志伴侶面對臨終的痛

陳文茜、小畫家綺綺爸媽...等9個動人的生命故事 讓你更認識「愛」

「同志是一種精神疾病嗎?」 台大精神科醫師徐志雲這麼說

林依晨:請對所有的愛公平相待,對所有的人以愛相待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