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納健保給付!台大醫2招預防代謝症候群 這食物吸油、降膽固醇很有效

健保署7月起,推出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首度將未演變成疾病項目納入給付,西醫診所可針對20至64歲符合對象收案,協助個案追蹤管理,改變飲食及生活型態,全年經費3.08億元,預估可協助10萬人。

 

腹部肥胖易代謝症候群

台灣運動營養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副院長黃國晉指出,代謝症候群是「三高加二害」,包括: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以及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夠。

 

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有5項指標,符合3項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❶腹部肥胖

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

 

❷血壓偏高

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或服用醫師處方高血壓治療藥物。

 

❸空腹血糖偏高

空腹血糖值≧100mg/dL,或服用醫師處方治療糖尿病藥物。

 

❹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

空腹三酸甘油酯≧15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降三酸甘油酯藥物。

 

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0mg/dL、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0mg/dL。

 

黃國晉表示,根據國內統計,40歲以上代謝症候群約72萬人,40歲以上男性平均每3人就有1人有代謝症候群,而腹部肥胖是最能明顯觀察的重要指標之一,平均每2人就有1人可能有代謝症候群。

 

糖尿病高6倍 腦中風高2倍

黃國晉說明,腹部肥胖即代表內臟脂肪過多,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導致代謝異常,而不良的生活型態,如高糖、高油脂、低纖飲食與過量飲酒,導致胰島素阻抗,最容易發生代謝症候群;一旦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變差,血液中的葡萄糖不容易進入細胞內,身體代謝就會出問題。

 

根據研究顯示,罹患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機率比一般人高6倍、高血壓高4倍、高血脂高3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高出2倍。

 

2招預防代謝症候群

黃國晉建議,預防代謝症候群從均衡健康飲食著手,日常飲食習慣應高纖、低油、低糖、低鹽,多吃高纖食物如全穀、蔬菜及水果,膳食纖維能吸附食物中的油脂及膽固醇,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尤其是富含水溶性纖維質的食物,例如:菇類、木耳、山藥、秋葵。

 

除了均衡健康飲食外,規律運動也不可少。黃國晉表示,運動能控制體重,並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及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建議有氧運動搭配肌力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也可以透過增加身體活動量累積,多走路、爬樓梯都是不錯的方式。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黃國晉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小兒夜啼怎麼辦?3招安神鎮驚推拿手法 讓小孩一覺到天亮
T老師信箱/如何加速快篩轉陰?公司要求確診15天快篩陰證明怎麼辦?
吃海鮮喝啤酒最怕傷腎?1招疏肝排濁法「養肝、護腎」 幫身體排廢物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