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私的愛FUN大夢想藍圖 跨越國界點亮環境永續議題

由帝亞吉歐(Diageo)台灣分公司所辦理的第13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日前舉辦頒獎典禮,總經理王孝倫則表示:「透過夢想資助計畫,讓我們看到許多不同世代的夢想,為他們的計畫感動、為他們的堅持加油、為他們的成就喝采。我們堅信善的力量會循環並且日漸擴大,未來,我們也會持續讓KEEP WALKING的精神一直傳遞下去。」

KEEP WALKING拓展夢想航道 四大類夢想計畫正式啟航

第13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報名投稿領域涵蓋公益、環境保育、人文藝術、教育、社會企業發展、科技等多元面向,最終從近470份報名件中選出12件最具代表性的夢想計畫;此外,本屆首度與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合作創辦「極地科學研究計畫」,三位具有生態相關學術背景的新生代研究員,即將於6月下旬前往俄羅斯西伯利亞與當地科學家進行學術研究交流,讓台灣研究員得以進入世界舞台拓展視野,並將研究成果分享給國人,為台灣的生態環境教育寫下全新里程碑!

已連續13年出任夢想資助計畫評審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也代表本屆評審團分享評選心得,曾院士表示:「今年獲獎的計畫,反映出近年國人越來越關注海洋、生態、環境保育和教育等議題,而這些得主都為了解決現況提出具有創意和永續發展的方案。當所有人都為了實踐夢想而努力時,台灣未來的發展也能更加茁壯、健全。夢想資助計畫的圓夢平台展現出非常重要的指標性,它讓我們看見議題,也看見更美好的未來。」

公益類:擴大夢想的影響力 以行動幫助弱勢翻轉人生

有「台灣首席3D導演」之稱的曲全立,創立全台首部3D行動車「美力台灣」,讓台灣的偏鄉學童得以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看到台灣的人文、自然美景,感受到科技與藝術結合的美麗力量。曲全立計畫運用新興AR科技技術,出版首本以台灣為題的「AR魔法書」,透過行動裝置APP,讓平面圖像轉換為動態影片,藉著巡演把不同的視野帶入偏鄉,縮短城鄉數位教育差距;同時透過AR魔法書的跨界應用,籌措巡演經費,讓偏鄉巡演之路走得更加長遠。

物理治療師林中竹,因在社區服務重度障礙者的過程中,了解到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因此計畫建立整合性專業科技輔具評估團隊,讓更多受服務者透過「一站式諮詢」和「科技輔具資源輸送系統」,幫助全國各地的重度障礙者找到適合的科技輔具,幫助他們享有平等學習、就業、溝通表達的機會,同時也期盼更多有能力的人分享這些美好的服務經驗!

長期關懷、協助原住民生活的社會服務家陳雅楨,計畫將成功重建阿里山災區的經驗帶入菲律賓,建立以原住民為基礎並招攬其他專業技術的海外志工團體,協助當地農民種植有機蔬果、咖啡、可可和椰子等多元化「間作耕作」,傳授耕作、施肥、病蟲危害等技術,期盼透過以往成功的經驗,為菲律賓災區重建指出一條更光明的路。

教育類:從愛與關懷出發 開創非主流教育的新思維

泰源國中棒球隊老師呂明璜,因為深入了解當地學童的生活和背景,決心留在泰源陪伴這群「猴子軍團」一起成長。用棒球作為引子,陪伴學子們跨越家族環境與資源短缺等阻礙,鼓勵他們勇敢追尋人生目標、扭轉弱勢,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發光發熱。

張柏韋和夥伴們在受到歐洲藝術文化洗禮後,開始反思台灣的美感藝術教育困境,決心從改造教科書做起!美感細胞團隊結合台灣設計師,以原有教科書內容進行重新排版、插畫、設計,並依據兒童美感心理學,透過色彩刺激、文字搭配,延伸想像力,將美學教育融入其中,讓孩子透過課本就能打開美感開關。接下來,他們計畫擴大目標,設計「國英數自社」五科課本,並將這些美感書籍帶給全台50%以上學生。

《技職3.0》創辦人黃偉翔,曾因社會價值、同儕和家人的影響,對高職生的標籤感到自卑,因而奮發考取台科大機械工程學系和台大機械工程碩士班,卻發現自己為符合世俗期待而遺失許多技術學習的機會,也體認到技職教育的不可取代性,因而投身擔任獨立記者,長期關注「技職教育」和「職業訓練」議題。計畫持續透過報導,將正確的技職教育意義和專業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並藉由實體或網路活動,討論技職、科系和職場趨勢等議題,持續傳承技職技藝的工匠精神,進一步建立完整技職生態系。

生態類:生態保育從心開始 實踐永續發展新願景

出身新北市貢寮的蕭學苑,看見家鄉雞母嶺因環境變遷、青壯年人口外移,美好家鄉逐漸消失殆盡,決心要將記憶中的家鄉找回來。他計畫以民國68年雞母嶺的空照圖為目標,透過「復育水梯田」、「修復楊廷理古道」等計畫,鼓勵第二、三代遊子回鄉,加入農業生產、加工的行列,帶動農村旅遊活絡地方經濟。期盼能在最短時間內恢復雞母嶺榮景,延續地方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

來自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的宋文生,看著從小生長的神山部落山林,因濫墾濫伐不敵莫拉克風災,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決心延續父親使命,為守護山林奔走。計畫目標復育2公頃約一千顆的原生樹種,為野生動物重建豐富生態鏈,找回森林與動物共存共榮的生態榮景。

農田裡的科學計畫創辦人林芳儀,因為對大自然充滿熱忱與好奇,從化學工程專業轉移到動物學、動物保育研究。計畫結合自身「生態」與「科學家」的研究背景,協助農夫轉型成為生態環境的守護員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者,並以科學方式解決農業生產的議題,達到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生態農業。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因長期從事基礎魚類分類和生態學的學術研究,因而接觸到河川生態工法的概念和技術,並領略到生態和環境工程的共存永續發展須從生物角度出發的奧義。計畫以屏東滿州鄉港口村的陸蟹遷徙、路殺議題為目標,與當地居民共同建立可被複製的生物廊道系統模式和組件。透過科技演算方式與太陽能發電影像系統的結合,記錄陸蟹的數量與行為,設計出可以有效引導陸蟹遷徙的導引裝置,為陸蟹建造完善的生物廊道系統。

環保類:結合新興科技技術 改善山林、海洋環境污染 讓文化和環境永續共存共榮

交大機械工程研究所畢業的許天亮,看見了傳統天燈祈福文化背後的環保與山林生態破壞等問題。他與文化銀行團隊計畫從「材質改良」和「結構設計」著手天燈改良計畫,研發了兩款使用天然材質、可於山林之間分解的環保天燈。希望環保天燈量產後,在2018年取代平溪5%的天燈數量,讓環境保護、傳統文化和經濟效益得以永續共存。

從小跟隨父親腳步與海洋親近的郭芙,因大學時在澎湖、蘭嶼、東沙群島及小琉球等地作海龜研究,深刻體會到海洋遭受破壞的嚴重性。而在所有的海洋廢棄物中,保麗龍對環境造成的汙染遠比一般塑膠更為可怕。因此,郭芙與海湧工作室夥伴發起「屠龍計畫」,研發出適用於海岸清潔的行動式「屠龍包」,運用有機溶劑溶解技術,於海灘、小島就地進行保麗龍溶解作業,避免長期漂流海上的保麗龍產生戴奧辛等有毒物質危害環境,並透過淨灘和講座分享,喚醒人民重新正視海洋和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極地研究計畫:白鶴迷航為台俄友誼穿針引線 極地研究員挺進西伯利亞開拓生態視界

台灣帝亞吉歐與生態工法基金會攜手,今年透過「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徵選平台,推動「極地科學研究員」徵選計畫,期盼激勵更多台灣年輕朋友跳脫舒適圈,結合自身所學為全球生態研究貢獻心力。首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x極地科學研究計畫得主─徐振輔、呂立中、曾奕晴,皆為具有動植物與鳥類研究相關背景的八年級生,他們將前進西伯利亞極地,並與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研究員進行交流,透過影像、聲音和文字記錄,將珍貴的生態經歷帶回台灣,並為台俄的生態發展與環境保育寫下新頁。

除了上述15位得主之外,本次的頒獎典禮也邀請了歷屆得主回娘家,一同分享他們的夢想故事,包含:打造南機場幸福三ㄕˊ銀行的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入圍桃園電影節的《神戲》紀錄片導演賴麗君、台灣滑水及雪橇雙棲選手林芝韻等多位得主也在今年帶著豐碩成果回到夢想資助計畫與新任得主交流分享。

歷屆得獎的精彩故事請見「台灣帝亞吉歐CSR」官方網站或官方粉絲團。


相關報導
「夢想會養育你」前流浪者分享: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幸福的
出外打拼就為了理想中的生活和夢想!10部電影道出異鄉打拼工作者的孤獨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