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是什麼?平均死亡率高達五成!伊波拉病毒症狀有哪些?台灣人該如何預防?

伊波拉病毒曾在2014年、2018年現蹤,今(2022)年9月烏干達發現首起Sudan伊波拉病毒感染案例後,該國隨即爆發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近日正式發布緊急聲明,呼籲各國做好防範伊波拉病毒的準備。究竟伊波拉病毒是什麼?傳染途徑為何?症狀有哪些?

伊波拉病毒感染在台灣屬於第五類傳染病。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伊波拉病毒感染在台灣屬於第五類傳染病。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伊波拉病毒是什麼?為何需要注意?

伊波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稱為伊波拉病毒感染。在台灣,伊波拉病毒感染屬於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與新冠肺炎、新型A型流感同一等級。而按傳染病防治法第39條行政院公報,若在國內確診伊波拉病毒,24小時內須通報主管機關,並前往指定機構進行隔離治療;不幸因感染伊波拉病毒死亡者,則須在24小時內入殮火化。

無國界醫生說明,2014年西非、2018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生的伊波拉病毒疫情,都是由Zaire伊波拉病毒引起,所幸國際醫療進步,關於Zaire伊波拉病毒已有兩種疫苗可以應對。但這次在烏干達造成感染的病毒株,是相對罕見的Sudan伊波拉病毒,現階段沒有疫苗被證明有效,需要更加謹慎。

伊波拉病毒入侵台灣了嗎?

我國疾管署署長周志浩11月22日表示,台灣尚未出現伊波拉病毒相關病例,但考量烏干達此次疫情嚴峻,疾管署已擬定伊波拉病毒防範措施,各機場也已針對伊波拉病毒設置發燒篩檢站,估計能在機場篩出絕大部分個案。

延伸閱讀》最危險病毒襲烏干達 聯合國、世界展望會同聲示警

伊波拉病毒會傳染嗎?傳染途徑為何?

根據疾管署伊波拉病毒感染資料,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患者,潛伏期(從病毒感染到出現症狀的時間)約為2至21天,期間不具傳染力;一旦出現症狀,即具有傳染力,並隨病程演進而增加。還有研究指出,女性患者症狀出現後33天,仍可在陰道分泌物驗出伊波拉病毒RNA;在男性病患精液中,伊波拉病毒RNA更可存在一年以上。

至於傳染途徑,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寫明,伊波拉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為血液或體液傳染,接觸到確診者或其屍體的血液、體液(尿液、唾液、汗水、糞便、嘔吐物、母乳、羊水與精液)皆有感染的可能性,特別是由破損皮膚與黏膜等傷口接觸到確診者的感染風險更大。此外,間接接觸遭確診者體液污染的環境亦有感染風險,例如重複使用的感染衣服、床罩或針頭等,都會增加染疫機率。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疾管署示警,動物也會感染、傳播伊波拉病毒,像是猩猩、猴、森林羚羊、豪豬等動物皆有確診紀錄,若是接觸、食用染疫動物皆有染疫的可能性。另有研究顯示,果蝠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民眾應避免接觸、食用。

伊波拉病毒症狀有哪些?

伊波拉病毒感染初期症狀為突發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等;接著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斑點狀丘疹和出血現象;重症者還可能出現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另有實驗發現,伊波拉病毒感染病患還可能發生凝血功能異常、肝功能指數上升等情況。

伊波拉病毒死亡率高嗎?

衛福部統計,自1976年薩伊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舊稱)首度發現伊波拉病毒至今,確診個案的平均致死率約五成。2018年,伊波拉病毒曾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干達等地,一共造成3524人確診、2320人死亡,致死率高達六成。2014年,伊波拉病毒也曾在歐洲、美洲與非洲現跡,其中在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等多國,約有2萬8610人確診,導致1萬1308人死亡,致死率將近四成。由此可知,雖然伊波拉病毒感染案例相比新冠肺炎來得少,但致死率高,不得不小心。也因為高死亡率,伊波拉病毒還被稱作「新世紀黑死病」。

延伸閱讀》烏干達爆發伊波拉疫情!WHO示警「相當危急」 疾管署:已做好防止侵台措施

伊波拉病毒有疫苗能預防嗎?

成大醫院臨床助理教授蔡慧頻、​​成大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教授王貞仁曾發表「伊波拉病毒疾病─是21世紀的黑死病嗎」一文,分析伊波拉疫情以往局限於貧窮國家,且無流行季節可循;加上主要為接觸傳染,可透過感染控制暫時壓制,因此即便伊波拉病毒多年前就出現,比起其他疾病,伊波拉病毒疫苗研發的進程非常緩慢,願意投入研製的廠商也較少。

而伊波拉病毒已知有五種病毒株,分別是Bundibugyo、Zaire、Sudan、Reston、Taï Forest,抗原與生物特性各有差異。這次造成烏干達疫情的是較為罕見的Sudan伊波拉病毒,研究人員過去無法大規模進行疫苗試驗,現階段尚無疫苗可以預防Sudan伊波拉病毒。不過WHO近期宣布,將為烏干達提供實驗性的Sudan伊波拉病毒疫苗,期望藉此控制疫情擴散程度。

過去造成伊波拉病毒大流行的Zaire伊波拉病毒,考量到其傳染性、致死率遠高於其他變異株,至今全球已研發出兩種疫苗供預防接種。依據美國CDC資料WHO資料,第一種疫苗為德商默克(Merck)集團所研發的ERVEBO,僅須施打一劑,適用年齡為18歲以上;另一種則是美商嬌生(JNJ)研發的兩劑式疫苗,須先注射第一劑Zabdeno(Ad26.ZEBOV)、八周後再施打第二劑Mvabea(MVA-BN-Filo),適用年齡為滿1歲以上,不過該疫苗還未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常規使用批准。

伊波拉病毒預防方式有哪些?

我國疾管署提醒,鑑於伊波拉疫情,已將烏干達列入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前往烏干達的國人,應做好相關預防準備。另外,剛果民主共和國、幾內亞先前曾爆發過伊波拉疫情,同樣列為第一級注意警示,出國民眾應格外留意。

雖然台灣目前沒有伊波拉病毒感染案例,但這次烏干達發生的Sudan伊波拉病毒疫情沒有疫苗可以對抗,大家還是要審慎應對。疾管署建議,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清潔,也要迴避接觸、撿拾或食用野生動物及其屍體;若有接觸野生動物的必要性,務必配戴手套並穿著合適衣物。同時應避免接觸疑似伊波拉病毒感染者或其屍體,才能有效預防伊波拉病毒傳播。

實習記者:吳桂芳、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