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過勞、高風險──在菲律賓,你的每份工作可能都只有6個月

作者/獨立評論
文/林劭寰

菲律賓人可能是全世界「最有國際觀」的海外移工,他們的足跡踏遍全球,全國一億人口中,超過15%的菲律賓人出國工作。

根據菲律賓海外就業管理局(Philippine Overseas Employment Administration, POEA)統計,平均每天有近6千人出國工作。

▋ 什麼樣的國家,讓人非出國找頭路不可?

「難道菲律賓國內沒有工作嗎?」我曾問一位菲律賓朋友。「每個工作都只有6個月,6個月後就要再找其他工作。」他告訴我,短期契約工是菲國的勞動常態,若想要找長期有保障的工作,只有出國一途。

以「改變成真」口號上台的杜特蒂政府,勞動部長Bello在3月17日頒布新行政命令,通過後恐將使得「契約化」及私人仲介公司聘雇者持續增加,惡化國內的勞動條件,迫使更多人出國找頭路。

「這樣的命令無法改變菲律賓惡劣的勞動條件,依舊有大量國人會成為海外移工。為什麼只是想找到一份足以養家的工作,卻得要離家千里到其他國家打拚?」移工關注團體移工國際(Migrante International)的James沉痛地表示。

「我曾經是個契約工人,公司用4個名字登記成不同公司,每次簽約時會發現,合約上的公司名稱都不同,每次簽約都換來換去,工作好幾年之後,我還是無法成為正職員工。」勞工團體五一工聯(Kilusang Mayo Uno,KMU)的Miles說道。

▋ 讓人6個月就失業的罪魁禍首

「契約化」最早始於1997年的羅慕斯政府時期,當時,政府以私人企業季節性缺工為由,允許私人企業大量聘請季節性工人(契約工),許可人力仲介公司可以代聘勞工,以規避正式的勞雇關係。

五一工聯指出,菲律賓目前有56%勞工(約2,100萬人)是契約工作者。

照現行法律規定,只要勞工在同一間公司工作滿6個月,就會成為正職員工(regular worker),享有社會保險、醫療補助、利潤分紅等福利;

而「契約化」指勞工在滿5個月後即失業,或在同一個工作上不斷與不同仲介公司簽訂未滿6個月的契約,讓公司規避應提供的基本福利,這種狀況被稱做「5-5-5」或「endo(end of contract)」。

菲律賓有許多的超大型百貨公司,富麗堂皇的建築裡,勞動狀況卻非常血汗。

以連鎖百貨SM為例,櫃姐近9成都是仲介公司聘雇的契約工,當她們結婚因養家而要求更高薪水時,就會被公司解雇。

「反正找工作的人很多,只要新聘一個年輕貌美的櫃姐就好,僱主才不在乎這些櫃姐的工作權益。」從事女性運動20多年的Nitz告訴我,菲律賓女性的工作機會相當少,就算有,也是血汗且低薪的契約工。

▋ 不得不離鄉背井的低薪族群

「杜特蒂說過他不要契約化,也不要仲介公司。但勞動部居然是用這種惡劣的方式回應我們的訴求。」五一工聯秘書長Rey表示,杜特蒂上台後,勞動部隨即在全國與勞工團體召開三次會議研擬相關政策,誓言要終結現行的契約化政策。

但在行政命令發出後,Bello卻改口說:「杜特蒂拒絕的是不合法的契約化,而非要終結所有契約化。」宣稱這是一個勞僱「雙贏」的政策。

以社會經濟研究著名的飛鳥基金會(IBON FOUNDATION)在2016年的研究指出,在菲律賓常見的6口之家(雙親與4個小孩),一天所需生活費為1,091披索,但日薪資最高的馬尼拉地區,平均收入卻僅有481披索。

我最近與五一工聯走訪了曾在台灣紀錄片影展「橋下的迴聲細語」中出現的Sta. Mesa貧民窟,近2,000戶都市貧民在此生活,他們多半是從其他省份來到馬尼拉找工作,卻因被各種理由剝削、薪資過低而住進狹小潮濕的巷弄內,一家4、5口人擠在2、3坪大的屋子。

「這裡很糟,對吧?」五一工聯的Miles說,馬尼拉的工資較高,工作機會也比較多,長期吸引其他縣市的人來找工作。他們能希望廢除基本薪資分區制,全國統一制定750披索的每日基本薪資,讓人民不需再離家千里,也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然而,擺在眼前的現實是,政府在基本薪資只有300多披索的地區設置加工出口區,並以減稅吸引外資進駐。菲律賓有數十個加工出口區吸引外資設置工廠,往往一家工廠與多家仲介公司合作,不斷與工人簽訂6個月的短期契約,以避免契約工成為正式員工。

菲律賓長期以來依賴外資進駐,沒有扶植任何在地工業,大量的人口紅利成了用完即丟的免洗用具,年紀稍長的勞工不容易在勞動市場上謀生。

「新政府上台至今,有甚麼改變嗎?」我問Miles,她對我搖頭。

即使改朝換代,菲律賓勞工的處境仍然艱困而掙扎,我的朋友們持續爭取集體的勞動權益,他們知道,權力從來不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而是一次次爭取而來,感謝這些在黑夜中引路的人們,在這樣黑暗的時代點燃一盞暗夜火光。

(作者為台北大學延畢生,現於菲律賓勞工組織五一工聯實習)

【延伸閱讀】如果我得了憂鬱症,你還會愛我嗎?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