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中國菁英為什麼支持習近平?

《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一篇題為《中國的政界精英如何看待世界?》的評論,說的是記者參加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組織的一場對話,與會者包括幾名外國學者、記者以及中國高官、學者和商界人士。

與會的中國政界、商界、學界人士的言論頗具代表性,生動地呈現出目前中國菁英群體的所思所想。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論述:

第一,中國需要強大的中央統治。這一想法基於一個觀點:中國在許多重要方面都是一個分裂的社會,中國有5億人擁護鄧小平的改革,同時還有9億人認同毛澤東的世界觀。約有9000萬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團結不可或缺。腐敗和派系內鬥威脅到黨的合法性,習近平「拯救了黨、國家和軍隊」——這種觀點也證明了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的「合理性」。當然,他們也預測,「核心領導者」的新理念可能引向強有力的政府和經濟自由。

第二,西方模式已名譽掃地。中國人已經建立起了一個由在黨控制之下的高學歷技術官僚精英管理的國家體系。這是中國古老的帝國制度的現代形式。西方式民主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對這一精英階層可能產生過的吸引力如今已減弱。他們強調了西方國家在投資于本國實物資產或人力資產上的失敗,許多西方國家當選領導人素質不高,而且其經濟存在不穩定性。「蘇聯垮臺後創造的民主國家90%現在都失敗了」,中國不能去冒這個險。

第三,中國正受到美國的攻擊,「美國已經向中國射出了四支箭,分別針對南中國海、臺灣、達賴喇嘛,現在又加上了貿易」。中國將挺過這些攻擊。中國已經是一個工業大國,其製造業規模幾乎相當於美國、日本和德國製造業的總和。中國有數量龐大的高技能人員。中國經濟對貿易的依賴度也低於過去。反之,美國企業高度參與——並依賴於——中國經濟,而中國人很可能比美國人更能吃苦,他們對美國強權的威脅具有高度抵抗力。不管發生什麼事,中國的崛起現已不可阻擋。雖然中國不能挑戰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優勢,但在西太平洋,這種格局已有所改變,中國在這裡正變得日益強大。就較長期而言,中國將發展起一支「一流」軍隊。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組織的一場對話。(取自北京清華大學官網)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組織的一場對話。(取自北京清華大學官網)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組織的一場對話。(取自北京清華大學官網)

這三個主要論點足以說明今天中國的菁英群體為何支持共產黨和習近平,這也是港台和海外華人世界以及西方親北京的左派人士常有的論調。那麽,如何反駁以上三個論點呢?

首先,中國並不需要強大的中央集權。以經濟而論,後毛澤東時代中國經濟的發展乃至騰飛,不是中央集權優越性的體現,恰恰相反,是中央在「國民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不得不給地方鬆綁,讓地方有了一定的實施「自救」的自主性——實踐證明,只要中央少瞎指揮、少幹壞事,地方就能「萬物生長」,廣東和浙江的經濟奇跡就是如此。

那些中國菁英所期盼的由強人習近平打造出強勢政府和自由經濟的結合體,根本就是要將火包裹在冰當中,毫無實現的可能性。自由經濟必然要求民主政府,自由經濟只需要遵循市場那雙「看不見的手」,而不需要「核心領導人」的「精心計劃」和「指手畫腳」。毛澤東的大躍進和江澤民時代上馬的三峽工程,就是前車之鑑。

其次,西方模式並未「名譽掃地」,而「中國模式」(如果真的存在「中國模式」這回事的話,經濟學家陳志武就認為,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中國模式」)毫無普世性。在全球範圍內,除了中國是中央集權、一黨專制以外,幾乎所有的大國都是聯邦制或邦聯制,多黨競爭、全民普選及三權分立。民主當然會遇到挑戰和挫折,當年的納粹德國、軍國主義的日本和共產黨統治的蘇俄都曾認為可以擊敗西方民主國家,取而代之。然而,獨裁暴政先後灰飛煙滅,民主制度則一直運行至今,一路走來,雖然跌跌撞撞、修修補補,卻青春煥發、不見衰老。反之,「中國模式」表面上看咄咄逼人,卻並未「得道多助」。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主席方舟(Richard Fontaine)和資深研究員克利曼(Daniel Kliman)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一個更富有、與全球聯繫更緊密的中國沒有變得更民主,相反,北京的經濟實力如今允許它向其它國家傳播自己偏執狹隘的價值觀。」但問題的關鍵是,「中國模式」有在中國之外的任何國家成功實現的個案嗎?環顧全球,中國有一個真正的盟友嗎?

20180602-北京清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主任貝淡寧(Daniel Bell)2日出席「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21世紀新興全球秩序之探索」國際學術研討會。(顏麟宇攝)
20180602-北京清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主任貝淡寧(Daniel Bell)2日出席「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21世紀新興全球秩序之探索」國際學術研討會。(顏麟宇攝)

北京清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主任貝淡寧(Daniel Bell)認為中國建立的是一種「賢人政治」的模式。(顏麟宇攝)

中國的菁英分子認為,「中國人已經建立起了一個由在黨控制之下的高學歷技術官僚精英管理的國家體系。」用加拿大左派學者貝淡寧的說法就是「賢人政治」,用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渝的說法就是,「中國比台灣更民主」。然而,既然這個系統如此穩定有效,為什麼習近平要如驚弓之鳥般不斷發起政治清洗並強調「政治忠誠」呢?而習近平的博士學歷究竟有幾個人相信是真的呢?「高學歷」什麽也說明不了——八十年代共產黨開明派領導人趙紫陽連大學學歷都沒有,卻能與經濟學大師弗里德曼暢談經濟學理論,趙紫陽與習近平誰更有學識呢?

今天中國的掌權者,從習近平以下,既缺乏治國的基本經驗和知識,更沒有任何的道德威望和個人魅力,除了這一小群與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既得利益菁英對其五體投地之外,在民間,人們輕蔑地以「習包子」稱呼之,而當局對「侮辱國家元首」的言論和民眾「封不勝封、抓不勝抓」。

再次,中國菁英階層反美、反西方的民族主義情緒強烈而危險。每當中國與美國及西方國家發生人權、貿易等方面的爭端,中國從不檢討自身存在什麽問題,立即條件反射般地想到「西方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如義和團和紅衛兵那樣情不自禁地「亮劍」。這種心態,跟德國魏瑪共和國末期、納粹上臺前後的社會背景極為相似。耐人尋味的是,很多反美和反西方的先鋒,都是在西方留學、訪問過的人物,他們將個人在西方的挫敗轉換成一種公共性的怨恨,將中國與西方意識形態的差異轉換為民族仇恨。

2018中國兩會,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對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在內的修憲案進行表決,戒備森嚴(AP)
2018中國兩會,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對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在內的修憲案進行表決,戒備森嚴(AP)

圖為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對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在內的修憲案進行表決,戒備森嚴(AP)

民族主義已經取代共產主義成為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儘管習近平近日頻頻就紀念馬克思、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講話,宣示中共絕不放棄此惟一真理、絕對真理、宇宙真理,黨媒也吹捧「習近平思想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峰」,各大學更是拿到巨額經費、瘋狂擴展馬列學院;但這些東西早已成為榨乾汁水的甘蔗渣,聰明人不會信以為真,真正如罌粟般能蠱惑人心的還是狂熱的民族主義。極具諷刺意義的是,北大校慶日在三角地貼出的那張反對習近平的大字報,其論點之一居然是習近平對美外交不夠強硬,作者宣稱「中美不能和平相處,中美必定你死我活」,作者知道這樣的叫囂在民間最容易贏得喝彩。

中國菁英群體支持習近平和共產黨的理由,其實都很荒謬,輕輕一駁就倒。然而,《金融時報》中文網卻頗為正面地呈現此類中國菁英的論調,不作任何分析與批判,仿佛《金融時報》認同這些觀點。不要被這些所謂的中國菁英的學歷、職稱、名頭、官銜及財富嚇到,在學者王力雄的眼中,他們不過是專制制度培養出「普通的法西斯」或「平庸的法西斯」而已。

王力雄指出:「他們只是專制機器上的細小零件,他們並非沒有自己的思想,但是正義、良知、真理不會成為他們的行事準則,他們的心目中只有個人利益,把服從和執行專制的指令當作謀生的職業,對自己行為進行開脫的理由就是‘要吃飯’,心安理得為專制權力充當工具,去從事政治迫害等行為。」這些支持習近平和共產黨、為習近平和共產黨鼓吹的「普通法西斯」,在中國走向民主自由的道路上,是最危險的障礙。(推薦閱讀:陳破空專文:仍然是習王體制─然而,這個習王不是那個習王

*作者為旅美作家

相關報導
孫慶餘專欄:美中貿易戰停火後的台灣
王宗偉觀點:怎樣敘述殖民統治與舊日軍?《智子之心》教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