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會鑽進樹叢給灰熊一個三明治,為何會對海獅餵麵包?──談動物表演的迷思與動物教育的匱缺

作者: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專長為人與動物關係之研究)

「你不會鑽進樹叢給灰熊一個三明治,為何要對幾千磅的海獅餵麵包?」加拿大官員說。(圖片來源:加拿大CBC news)
「你不會鑽進樹叢給灰熊一個三明治,為何要對幾千磅的海獅餵麵包?」加拿大官員說。(圖片來源:加拿大CBC news)

5月20日,加拿大的史蒂夫斯頓(Steveston)碼頭發生一起女孩被海獅拖入海中的事件。

據報導,有目擊者指出事發前遊客無視碼頭禁止餵食野生動物的規定投餵麵包,因此海獅和人的距離相當靠近,而海獅在拖女孩入水之前,其實已經進行一次跳撲的動作,但女孩與其他遊客皆無警覺,女孩非但沒有走避,反倒轉身坐在碼頭上,海獅隨即跳撲女孩,將其扯落海中。

值得慶幸的是,海獅很快鬆口,女孩也迅速被家人帶上岸,對人和海獅而言,都僅是虛驚一場。但這個看似偶發意外的背後,卻透露出若干值得深思的訊息。

首先,事件發生後,Steveston港口的負責人Robert Kiesman的發言,用了一個生動的譬喻:「你絕對不會跟著一頭灰熊鑽進樹叢,遞給牠一個火腿三明治,同理,你也不應該向千磅重的海獅投餵麵包。」

但是,為何民眾會完全無視近距離接觸海獅可能帶來的風險,甚至在牠已經跳撲過一次的情況下,多數遊客包括女孩在內,卻仍然輕鬆以對?

這與長期以來,海獅、海豚等海洋動物,總是在人為控制的「海洋世界」中,被刻意訓練進行動物表演,並營造成帶來歡樂的「海洋明星」形象,顯然不無關係。

正是因為多數人所能接觸與想像的野生動物,都已被刻意人工化和娛樂化的假象包裝過,於是海獅在大家的心中,就成為頂著可愛彩球在岸上滑行,表演完再餵牠兩條死魚就好的「可愛動物」。

以致海獅明明進行了第一次的跳撲,眾人卻完全無視其中的警訊,換言之,野生海獅的行為,某程度上被視為類似「跳躍表演」的觀賞活動了。

人與動物:錯誤的親近方式,意外層出不窮

但是,此種缺乏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的錯誤示範,實非特例。

在動物園或私人展場中,這類不當接觸的案例始終層出不窮,之前桃園埔心牧場就發生一起母親讓幼兒跨坐在欄杆上餵馬,結果幼童的手指遭馬咬斷的意外。在更糟的狀況下,錯誤的接觸甚至會導致性命攸關的悲劇。

2016年5月,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因男童跌落獸欄,造成銀背大猩猩Harambe被射殺一例,就讓人記憶猶新。

儘管其後知名的野生動物學家珍古德指出,由影片中可以看出當時Harambe的行為反應並非攻擊,而是想保護跌落的男童,也已經無法改變緊急狀況發生時,園方選擇射殺動物的決定。但這些表面上的「意外」,其實都是對野生動物的認識與想像太過貧乏與刻板的結果。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收到的訊息,永遠都是歡樂的海洋公園、可以任意觸摸的可愛動物區,且這些地點還被包裝成假期全家出遊的最佳選擇時,要如何期待尊重真實野生動物的形象、理解展演動物的囚禁甚至虐待成為可能?

而當生命教育始終未將動物議題納入,要讓一般民眾建立這些相關的認知,就更為困難。

事實上,除了少數原本就是以生態或環境教育為導向的讀本之外,一般的兒童讀物但凡與動物相關者,多半仍難以跳脫種種刻板印象與偏見。

生命教育?刻板印象與偏見,才是傷害與意外的元凶

舉例來說,前陣子才看到關心動物議題的朋友在網路上抱怨5月號的《巧虎幼幼版》,出現了海豚跳圈圈的內容,在一個名為「海裡動物真厲害」的單元中,除了強調海豚可以跳很高,旁邊的互動圖卡則寫著「海豚跳圈圈嘍」,插圖中巧虎站的位置也明顯就是一般海洋世界常見的池邊平台。

朋友除了感嘆「難道沒有別的話語可以介紹牠們?」之外,當然也藉機對孩子機會教育一番,強調動物表演其實是對動物的傷害。

但是,以「巧虎」這個廣受歡迎且被肯定具有教育意義的兒童讀物來說,這個例子其實恰好凸顯了動物議題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仍然是相對邊緣與被切割的存在,連以「認識動物」為主題的單元,都可能出現相當多知識上的謬誤或觀念上有待商榷之處,就更不用說那些毫無自覺於故事內容其實牽涉到動物議題的作品。

此外,我也曾在某套輕鬆活潑的翻譯作品中,看到一個以非洲冒險為題材的故事,由內容可以看出作者確實試圖融入一些尊重生命的觀念,因此會在故事中強調不應該騎大象等等。

問題是,呼籲完「愛護大象」之後,下一頁幾位主角就轉戰動物園推出的極限冒險活動,去和鱷魚一起潛水;以及和初生一個多星期的小獅子合照,並且讚美小獅子「溫順可愛還會跟遊客撒嬌呢」……

這樣的例子其實更說明了,作者若非自身對動物議題有高度的敏感性與充分的理解,就算作品中出現了愛護動物的訴求,往往也會流於片面與矛盾。而這些作品的存在,也凸顯了前述動物在教育體系中被邊緣化的現實。

「海豚生來就會跳圈圈嗎?」背離事實的刻板印象,對人與動物都會造成傷害。(圖片來源:wikimedia)
「海豚生來就會跳圈圈嗎?」背離事實的刻板印象,對人與動物都會造成傷害。(圖片來源:wikimedia)


你真的「看見」了嗎?動物真實的樣貌

但是,這並非意味著我們要用思想審查的方式,呼籲抵制這類缺乏動物意識的作品,事實上,它們反而提供了理解目前世界看待動物方式的線索,有待家長和教師透過引導與對話,帶入認識真實動物處境的訊息。

另一方面,更需要對於動物倫理有所認識的讀者,將不同的觀點帶給例如《巧虎》這類具有相當影響性與普及性的兒童讀物,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期待看待動物的方式從根本上慢慢扭轉,而不是總以理所當然的方式消費動物,然後在動物的反應不如我們預期時,在新聞標題上抱怨:「可愛海獅變兇獸」。

海獅並沒有改變,只是我們從來不曾看到真正的牠,因為我們看的,總是我們想要與以為的樣貌。

我時常想起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的那篇文章〈熊是怎麼回事〉,滿坑滿谷的可愛泰迪熊,是否會造成我們遺忘了這些動物的真實本性?

他指出:「從前的故事版本對大野狼太壞,現在的版本又太誇張狼的善良面。」但這種過度強調動物可愛面的童話反而是一種危險的教育——如果小孩子們真以為所有的熊都和小熊維尼一樣,那麼他們就無法體會自然動物所具有的力量。

別讓無知繼續造成傷害

妖魔化動物與可愛化動物,都並非認識動物的良好途徑。其實知識性和趣味性從不衝突,國內外已有許多精彩的繪本與童書,結合了自然生態知識、動物關懷與想像力。

今時今日,如果我們仍然只有海豚跳圈圈這樣的內容可以教孩子,只能說是思想的憊懶,作為家長的大人們,更謹慎地選擇我們所傳遞的動物知識,才能避免類似的事件一再發生。

「動物當代思潮」,跨域討論各項動物保護議題,並與國外經驗相互檢證反省,期使台灣「動物保護學」能持續成熟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