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海,我的漱口杯

Copies of Apple Daily newspaper with front pages featuring Hong Kong media tycoon Jimmy Lai, are displayed for sale at a newsstand in Hong Kong, Tuesday, Aug. 11, 2020. Hong Kong police have arrested Lai and raided the publisher's headquarters, broadening their enforcement of a new security law and raising fears about press freedom in the semi-autonomous Chinese city. (AP Photo/Kin Cheung)
圖片來源:AP

總統大選已經結束超過半年了,台灣社會的對立卻明顯沒有消減。對台灣而言,昨天有兩件重要的大事,一是美國衛生部長艾薩會見蔡總統的口誤,一是港警大規模搜索香港蘋果日報,逮捕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及《港蘋》高層;雖然生活在同樣一片土地上,台灣光譜兩端的人,關注的焦點完全不同,彷彿身處平行時空。

艾薩對蔡總統的稱謂,毫無疑問是口誤,不然總統府也不會稱之為「只是拼音與發音上的問題」,要各界關注外交及防疫成果,不要操作無意義的事。

總統的姓氏被當面叫錯,雖然可大可小,但畢竟是對國家、元首的尊嚴有損,當然不是件「無意義的事」。試想,如果是馬英九執政時代,當面被人稱為「習總統」,而沒有當場抗議、糾正,會不會也有人認為是「無意義的事」。

國民黨昨天只是呼籲總統府應該向美方抗議,並沒有否定外交成果,或對總統府有任何的批評、貶抑。但綠營的朋友仍舊認為這是「國民黨墮落」、目光如豆,面對美台關係如此重要的進展,居然只關心這一點點的細節。正如當年韓國瑜的那句名言,「我在談大海,你跟我談漱口杯」。

《港蘋》被搜索則是另外一個極端。親綠支持者認為,這是昨天最重要的新聞,「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每個人都該關心、每個人都該表態。藍營最早表態的朱立倫寫下,「不管你喜不喜歡黎智英個人,我們必須保障言論自由。不管你支不支持蘋果日報,我們必須維護新聞自由…」,結果卻因為那兩個「不管」被罵到臭頭,認為朱立倫的支持有所保留,甚至有貶抑黎智英跟《蘋果》的味道。

藍營的支持者對《港蘋》的問題反應則相對冷淡,以腥羶色起家的《蘋果日報》,本來就不太受藍軍支持者歡迎,《蘋果》近年來對藍軍也相對不友善,藍軍支持者多半認為香港的狀況與台灣不同,沒有那種休戚與共、唇亡齒寒的感覺,甚至還有人嗆朱立倫「偏離正道」、「沒有中心思想」。對很多藍軍支持者而言,《港蘋》的問題即便沒有小到漱口杯的程度,也絕對不是大海。

網路時代原本就是一個分眾的時代,每個人因為背景、喜好的不同,而關注不同的議題,活在不同的同溫層。但藍綠雙方都像是戴著眼罩的賽馬,只看到眼前極微狹窄的視角,甚至沒有任何重疊之處,導致整個社會的溝通成本極高,甚至完全無法溝通、理解,仍然是很嚴重的問題。

類似的問題不只這一樁。日前我跟一個媒體朋友聊到「小明」的問題,因為對「台灣優先」價值認同程度不同,藍綠對這件事的看法本來就會有差異,但比較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朋友說他對此事「完全無感」。藍營認為這是人權問題,「小明們」是未來的「台灣之子」,但綠營的朋友卻完全沒有共鳴。

正如艾薩跟《港蘋》的事件,台灣政壇對多數問題的討論,都是立場先行,「親中」、「反中」、「親美」、「反美」,決定我們對每一件事情的立場,而且必須一條路走到黑,不容許有模糊的空間。敵對陣營贊成的,我就一定誓死反對;敵對陣營反對的,我就一定支持到底,不管自己上一次、昨天是怎麼講的。

所以可以一邊主張更多的新聞管制、動輒將假新聞上綱到「國安問題」,一邊要將愛奇藝趕出台灣,看到川普對Tik Tok的作法大聲叫好,一回頭又力挺《港蘋》的新聞自由;一邊批評大陸的人權,一邊將「小明們」拒於國門之外;一邊禁止陸生入境,一邊對移工敞開大門,而且絲毫都不覺得有任何違和、衝突之處。

更有甚者,美中兩國的機、船整天在我們自家門口繞來繞去,一不小心就可能擦槍走火、殃及台灣,卻整天喜孜孜的準備看好戲,要看美國老大哥最終會怎樣修理萬惡的共匪。以為自己身後站了隻老虎,自己也就變成老虎了。

台灣現在的問題是,雖然選舉已經結束,理論上應該讓激情冷卻,尋求和解跟共識,還是動輒用「芒果乾」跟「反中」來衡量問題。但「反中」基本上是立場、態度,而談不上「價值」,以最粗略的區分,反中就有「反中國共產黨」、「反中國人民」、「反中國的一切」等不同的程度,並無一致的標準。

相反的,「堅持自由」、「捍衛民主」、「維護人權」、「司法獨立」、「言論自由」這些才是普世的價值,才有絕對的標準。當我們回到「價值」的層面,台灣才會有相同的標準跟對話的基礎,才會有相同的「大海」。

毫無疑問的,執政黨、大選的贏家,在營造對話基礎、促成社會和解上,理應負擔更大的責任。令人擔憂的是,在歷經一連串負面新聞之後,民進黨是否還有足夠的信心跟魄力,去標舉對「價值」的堅持?

日前民進黨立委蘇震清發生弊案,民進黨人把總召柯建銘塑造成「弊案防火牆」,儼然一副「護黨神山」的樣子。民進黨的青年營,又要青年人「喜歡蔡英文,也喜歡柯建銘」。

執政當然不能只有理想、沒有手段,柯建銘的長處是政治攻防跟政治運作,像王金平、柯建銘這樣的政治人物,在過去十幾年的國會運作,一直都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對民主政治當然有一定的貢獻。但如果民進黨把柯建銘當成role model,推上了神壇,這樣的政黨還談什麼價值、理想?羅文嘉的「世俗化」之說,恐怕還是太含蓄了些。

【作者 單厚之/媒體工作者】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習近平拘捕黎智英的一石三鳥之計
外賓訪團連發 台灣真能承受境外移入風險?
見證屢創台灣民主奇蹟的偉大高雄人
對美「超前部署」:中共「戰略退卻」
時代力量會變成另一個台聯嗎?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