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祖國不是我的祖國!歐陽娜娜歌頌的《我的祖國》是「社會主義祖國」

藝人歐陽娜娜傳將在中國國慶晚會獻唱「我的祖國」等歌曲。(網路圖片)
藝人歐陽娜娜傳將在中國國慶晚會獻唱「我的祖國」等歌曲。(網路圖片)


歐陽娜娜將在中國十一慶典中獻唱愛國歌曲《我的祖國》,引起爭議。在中國的愛國歌曲中,「祖國」有時代表文化與歷史的中國,有時則代表社會主義的紅色中國。恰巧,歐陽娜娜演唱的《我的祖國》中的「祖國」,代表的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祖國」。

《我的祖國》源自「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

判斷一首歌曲的屬性,可從時空背景或歌詞兩重視角進行觀察。

歌曲《我的祖國》源於韓戰(中國稱抗美援朝)中的三角高地戰役。三角高地戰役又稱上甘嶺戰役,是韓戰相持階段中,中國與美軍進行的一次非常激烈的高地爭奪戰。最終的結果是,中共以數千人陣亡的代價成功防禦上甘嶺高地,聯合國軍停止了進攻。

戰後,中國方面為了傳播上甘嶺戰役的英雄模範事跡,動員國民的反美意識,進行了大規模文宣。堵美軍機槍眼的軍人黃繼光被選入國小課本;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了電影《上甘嶺》在全國放映。歌曲《我的祖國》便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一時間家喻戶曉。中國鋼琴家郎朗曾於2011年在美國白宮演奏《我的祖國》,被時人質疑是進行反美宣傳。

對中國思想文化史而言,韓戰的一個深遠影響是:從晚清到民國形成的歐風美雨、崇尚西方的價值觀,被中共的「抗美援朝」徹底終結;美國不僅是政治軍事上的敵人,更是文化、思想上的敵人。中國由此確立了「愛國就必須反美」的觀念,延續至今。

故此,脫胎於韓戰的歌曲《我的祖國》所代表的「祖國」,不是台灣第一代外省人所嚮往的秋海棠中國,也不是榮民老伯伯的鄉土眷戀之情,更不是台灣1960年代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所倡導的「文化中國」。它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祖國」。

只愛「文化中國」?中國官方不接受

不論是中國境內還是海外華人,部分質疑中共政權的人士常以「愛中國不愛中共」作為信條。但現實中的情況是,善於理論修飾和論述的中國官方早已將「祖國」、「愛國」與共產黨一黨專政制度高度結合。只愛文化、地理或歷史意義上的「祖國」,是絕對不夠,也是不被接受的。

文革結束後,中國社會反思集權帶來的危害,文藝思想界呈現出短暫的解凍。歌曲《我愛你,中國》、電影劇本《苦戀》都是在控訴文革的政治迫害中產生的作品。這些作品試圖將「祖國」的定義與中共脫鉤,將其視為一種文化、歷史的載體。

但這種努力很快歸於失敗。以電影劇本《苦戀》為例,由於其批判、反思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更質疑官方「愛祖國等於愛中共」的觀點,遭到官方非常嚴厲的批判。中共的《解放軍報》於1981年4月發表《四項基本原則不容違反——評電影文學劇本〈苦戀〉》的署名批判文章,指出:在中國,不能僅僅只是熱愛抽象的文化祖國、地理祖國,而是要熱愛具體的祖國,而具體的祖國便是中共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

電影《苦戀》最終被禁。若非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的制止,對《苦戀》的批判風潮勢必演化成新的文化迫害。


《苦戀》劇中女主角出國前問父親,「您愛這個國家,苦苦地戀著這個國家……可這個國家愛您嗎?」這段台詞成為《苦戀》在中國遭批的最大「罪狀」。圖為台灣拍攝的電影《苦戀》劇照(網路圖片)。

在中國 「愛祖國」是義務而非選擇

愛國究竟是感性的情感認知,還是理性的價值選擇?這種討論在中國無意義。

在中國的教育中,作為中國人,愛國是無條件的,不可以選擇的。這是中國官方一以貫之的論述。誠如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所說,對香港人而言,愛國不是選擇,而是義務。而愛什麼樣的祖國,也是無從選擇的。誠如2014年11月5日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署名文章《愛國的含義具體而切身》一文所寫:當前,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是愛國的具體表現。

因此,「祖國」的含義如此之多。而歐陽娜娜唱響《我的祖國》,這裡的「祖國」絕非當年國軍在中國大陸作戰時效忠的中華民國,因為在北京眼中,中華民國已在1949年滅亡;它也不是文化歷史意義上的抽象中國,因為這是不被接受的;它必須、也只能是「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作者》林黃文  香港專欄作家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