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日本的兒童節就是端午節

深受漢文化影響的日本,華人三大節日元旦、端午、中秋他們一個都沒少。可惜的是,儘管節日與風俗相近,我們對於鄰居國家的過節方式仍然認識不多。 這幾年台灣漸漸引入日本的白包習俗(日本的紅包是白色的),期許未來台灣人能有更多文化窗口去認識各國不同的過節文化。

 

(日本端午節擺放的五月人形)

 

日本的兒童節就是端午節

 

日本在四月底至5月5號有很多節日,是日本人的黃金週,而黃金週的最後一天 5月5號的兒童節就是日本人以前的端午節。

 

端午節早在平安時代(九世紀末至十二世紀末)已從中國傳至日本,在那之前,日本在陰歷的5月5號有自己的習俗,當天男性會外出,女性則停止農事、在家祓除不潔,如用菖莆飲酒、泡菖莆澡。後來這個習俗慢慢被中國的端午節取代,現在只殘留在日本某些偏鄉地區而已。

 

(象徵武勇的五月人形)

 

本來5月5號在日本古代文化是女性之節,但在武士出頭的鎌倉幕府時代,因為端午節用來驅邪的菖莆與日文的「尚武」同音,加上菖蒲形狀似劍,因此武者們開始將端午節形塑成「尚武之節」,甚至會在端午當天進行模擬戰爭的遊戲,慢慢將偏女性的節日轉化成男人的節日。

 

德川幕府時代正式將5月5號定為重要節日,各地大名會在這一天向德川將軍獻禮,若將軍生男孩,百姓們都會掛起錦旗誌賀,這個錦旗後來發展成現在的鯉魚旗。而端午節的意義也漸漸變成期許自家男孩能夠成為武勇武士的男童節。

 

本來日本的端午節也跟台灣一樣在農曆5月5號過節,明治時廢除農曆,改為國曆5月5號過節。1948年將端午節改名為兒童節。

 

(日本粽子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鯉魚旗、柏餅、五月人形

 

鯉魚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應該少有人知鯉魚旗的意義是什麼。因為中國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加上日本人認為鯉魚為武勇的象徵,日本人會在端午節掛上鯉魚旗以祝福兒子健康長大、精神奮勇。通常體大而黑的象徵爸爸、紅色的是媽媽,小隻的鯉魚旗就是小孩。

 

日本的女兒節有在家中擺放人形娃娃,而祝福男童的端午節也有擺放「五月人形」的習俗。日本人會在端午節當天擺放模造古代勇士,如金太郎、弁慶的武者娃娃,有時也會擺放刀、鎧甲、頭盔等武具取代。

 

(柏餅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跟台灣人一樣,日本人也吃粽子,但他們的粽子包的不是糯米,而是用米粉炊煮的粿,類似客家粿粽。(部份地區也有跟台灣一樣包糯米的,但少見) ,也不像台灣常見的正三角錐包法,日本人將粽子包成紡綞狀,且不一定用竹葉包,依地區不同藺草、蒲葉等包法。除此之外,日本人在端午節還吃「柏餅」,一種將蓬萊米磨成的米粉蒸熟、包入甜餡料的和菓子,外面會包附日本人稱為「柏」的槲樹葉。

  

菖莆驅邪

 

在農曆五月驅邪似乎是東亞地區,或甚至包括東南亞所有人民共同的習俗,可能是因為五月是全年最熱的時節,蚊蟲大量孳生,因而先民們都有在五月祓除不潔、淨身的習俗。

 

(菖蒲湯)

 

受到中國文化影響,日本人也用菖蒲與艾草淨身、驅邪。跟台灣一樣,日本人也會在家裡插菖蒲與艾草,並此二者泡澡。因為菖蒲被賦予很濃的武士意象,日本人也時會在五月人形腰胯別上菖蒲代表武士刀,或是整個人形都用菖蒲做成。在幕府時代也流行打菖蒲枝遊戲,男人們用菖莆蒲枝擊打地面比大聲,而先斷者輸。

 

相較之下,對台灣人來說,菖蒲被賦予的意義就沒有那麼豐富而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