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時代 正在來臨

旺報【資料來源:北京晚報(白歌)】 午休時間,上班族走出辦公室,在便利店內用便當解決中餐;炎炎烈日下,行人推開街邊便利店的大門,用一瓶冰飲消暑解渴;冬日夜晚,想吃宵夜的小夫妻,在樓下便利店就能買到熱乎乎的關東煮。 近兩年,便利店開始越來越多地融入到北京百姓的日常生活。資料顯示,北京便利店2017年增長率達到20.7%。 便利店 北京有三個半 同為最接地氣的零售業態,便利店在大部分北方地區的存在感要低於小賣部和社區超市。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祕書長王洪濤表示,「便利店一般採用連鎖經營的方式,它的商品品質、管理方式、門店形象都是要優於小賣部的。」 便利店的密集度直接決定了是否便利。《2017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在大陸36個重點一二線城市中,飽和度最高的五個為東莞、長沙、太原、深圳和廣州,北京位居第20,每962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 業內人士習慣用三個「半」來總結:只能做半年(冬天太冷)、半天(夜間消費習慣未養成)、半邊街(路太寬)的生意,客流少、賺錢少,做這門生意的人自然就少了。 「雖然北京現在的便利店數量與上海相比有一定差距,但過三年應該可以追平,因為上海的市場已經基本飽和,而北京便利店市場正在超速成長。」全時便利店北京總經理楊波說。 證照鬆綁 便利店更便利 2017年,北京市進行了「開牆打洞」專項整治,大量無證的小賣部、菜店撤離。 根據規畫,部分騰退空間將被改造為一刻鐘便民服務圈、補足便民服務設施。這會給便利店帶來新的機會嗎? 陶冶表示:「這兩年北京的政策是越來越好,發展速度也起來了,消費者的認知度也越來越高。」《關於進一步促進連鎖經營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優化連鎖便利店發展環境的工作方案》等政策,不僅使搭載簡餐的便利店辦理食品經營許可的難度降低,還對試點便利店企業實行「一區一照」登記,而最近的好消息是,北京便利店最多僅需5個工作日就能拿到食品經營許可證,除此之外還有「早餐工程」等專項資金支援。 但陶冶也坦承,政策利好並不代表便利店就能應聲而開,現在,找鋪子成為一個難題。「我們希望手中有商鋪資源的居委會、物業,在出租的時候,可以多考慮我們這些解決市民基本需求的行業。」 城市服務搭載便利店+ 陶冶介紹同一個類型的店,會因商圈環境的差異:「比如在普通社區設店,那店裡的散裝生鮮就要多一些。而另一家開在中高檔封閉社區內的綠標店,標準包裝的生鮮則能占到銷售額的20%左右。我們還會把社區居民發展成會員,通過微信群等方式進行精準行銷,而借助攝像頭、感測器、人臉識別系統,陶冶可以足不出戶監控300多家門店的經營情況,通過將顧客和商品高度數位化,實現店鋪管理的智慧化。 「便利店這個概念其實是涵蓋方方面面的,它首先是解決吃的問題以及日常生活的需求,除此之外,市民可能需要列印檔、照片,環衛工人需要喝水的地方,老弱病殘需要幫助,顧客的需求隨時在變,全時也隨時在變。」楊波說,便利店應該是城市服務能力的重要載體,應該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更多的服務通過「便利店+」實現,如+線上、+社區、+KTV、+健身房、+生鮮、+智能貨櫃等。 相對於日系便利店,楊波認為全時的優勢在於對北京便利店市場更加瞭解,更擅長本土化經營:「我們能想到去賣炒餅、油條、豆腐腦、棗窩頭、菜團子,它們不見得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