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等於火氣大嗎?試一試中醫解「祕」妙方

【華人健康網圖文/恩主公醫院中醫師林姿婷提供】為什麼現代人容易便祕?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最常見的便祕原因,但也是最容易獲得改善的,就是現代人對於蔬果以及水分攝取量不足,一天人體需要足量的蔬果,來提供各種養分以及纖維,而纖維正是便便的原料,攝取不足腸胃無法有效的蠕動,大便留在腸道的時間就會增加,水分也會過度地被吸收,造成大便又粗又硬難以排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為了養生而吃得非常清淡,卻容易適得其反有便祕的情況,因為便便也是需要一些脂肪的成分潤滑,所以理想的飲食應該是均衡的。

另外,壓力以及情緒也是導致排便問題常見的元兇。情緒和壓力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自主神經系統甚至是內分泌系統,引起腸胃道的機能失調,嚴重的話還會造成腸道的痙攣。如果排出的便便細長,有的還會呈現類似被扭過的形狀,伴隨容易腹痛的症狀,表示你的生活壓力可能真的太大啦!在傳統中醫也有「思傷脾」、「怒傷肝」的理論,過度的情志影響肝脾的功能而導致排便問題,這樣的論述與現代醫學的發現不謀而合。

此外,緊湊的生活節奏還帶來另一個問題,無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常常有便意想上廁所了,卻因為手邊忙碌的事情而壓抑了想排便的訊號,久而久之直腸的感受敏感度下降,會越來越不容易感覺到便意,在如此的惡性循環下造成便祕。

便祕就等於火氣大嗎?

遇上便祕問題我們大部分會聯想到是上了火氣,坊間的藥品電視廣告也主打嘴破、口臭、痔瘡、便祕等症狀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事實上便祕的確許多是屬於熱證,也就是俗稱的火氣大,身體的陽氣相對亢盛,過剩而不當的熱不但燒灼了身體的水分,也讓大便變得又乾又硬,這時候許多人會大量攝取降火氣的食物甚至偏方,但是其實這是有些本末倒置的做法。

我們應該去思考我們身體會產生過多火氣的原因,是每天熬夜太晚睡,身體自然代償的反應?還是太愛吃燒、烤、辣、炸直接導致火氣過剩呢?我們必須先做的,應該是盡力避免這些令人「火大」的因素,否則我們滅火可能永遠趕不上生火的速度。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而在中醫的辦證裡面可以把便祕分成「熱祕」以及「寒秘」。「寒秘」指的是腸胃機能不佳,也就是中醫說的脾胃虛弱,身體相對呈現虛寒的狀態,無法順利運化所攝取的飲食。這種虛寒性的便祕雖然不典型,但其實並不少見,通常大便會比較軟散或是細長,甚至不成形;相對於熱秘的解便困難,寒秘更偏向沒有甚麼便意產生,食用冷飲以及生冷的食物會傷害脾胃的氣機,可能會更加重便祕的情形。

腸胃的功能通常可以透過適量的運動改善,全身的氣血在運動下通暢,排便也容易順暢,不論我們平常是否有便祕的症狀,都應該避免暴飲暴食或是過食冰涼,以免對腸胃造成過重的負擔而損害脾胃功能。如果是較嚴重的虛寒,通常是勞累過度或是久病大病之後,甚至是老年的身體機能退化,建議還是尋求中醫師的協助,能提供更完整的資訊以及藥物治療。

什麼情形需要看醫生呢?

一般的便祕我們建議先從改變自己的生活作息做起,適量增加纖維及水分的攝取量,還有避免熬夜以及適度的運動,但如果持續兩星期的努力都沒有顯著的效果,可以嘗試尋求醫師更進一步的治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特殊狀況應該盡速就醫,例如急性便祕伴有腹絞痛、腹脹、噁心、嘔吐,有腸套疊或是腹膜炎的可能;而慢性便祕伴有黏液或是血絲,則可能和潰瘍性大腸炎等疾病有關,甚至是惡性腫瘤的徵兆,如果還伴隨大便習慣突然改變、不明發燒、體重減輕、莫名勞累或是盜汗等癌症相關症狀更要特別注意,應該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篩檢與檢查。

許多長期有便祕困擾的患者可能因為不方便或是不好意思就醫,會自行使用各種偏方、軟便劑或是瀉藥來幫助排便,這是我們非常不建議的方式。首先這些食物或藥物雖然可以暫時緩解便祕,但是也可能會掩蓋藏在背後更嚴重的疾病,例如上面提到的惡性腫瘤。

另外使用瀉藥會造成依賴性,直腸對便意會越來越不敏感,只好繼續加大藥物的使用量,反而造成便祕更加嚴重。更重要的是,這些偏方及藥物為了幫助排便,有很強烈的偏性,通常比較寒涼,長期使用可能會影響體質,引發一些其他的副作用,更得不償失,建議這類的藥物還是在醫師的監控和處方下使用。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中醫可以幫什麼忙?

中醫的特色就是辨證論治,也就是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以及疾病演變,訂立不同的治療計畫,所以一樣是便祕,中醫師必須先分辨是熱秘還是寒秘,是氣不足或氣塞住了無法推動腸胃的運行,還是津液不夠滋潤腸道……等許多不同的成因。

所以來到中醫門診的診間,醫師會詳盡的詢問病情的演變、相關的症狀,利用望(看體態、面色、眼神、肌膚、爪甲)、聞(聽聲音、聞氣味)、切(把脈、觸診肌膚及腹部)等方式收集患者身體提供的資訊,選取適合處方。中醫的整體觀念絕對不僅僅是治療便祕的症狀,治療計畫包含整體體質的調整,將人體調整至氣血平衡的狀態,便祕的問題自然解決了。

除了中藥的治療外,針灸可以調整全身的氣機,用來治療便祕也是不錯的選擇,平時也可以運用一些穴道,替家人按摩或是自我保健,以下介紹幾個穴道是非常簡單而且實用的:

1.足三里:胃經的穴道,位於小腿前外側,膝窩下三寸(四指幅),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古書記載「肚腹三里留」,足三里穴主治腹部不適及消化系統疾病,現代研究也指出足三里對結腸推進運動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消化以及排便的過程。按摩時利用指腹均勻用力向下按壓,以穴道處痠脹而不痛苦為原則,持續時間約30秒至一分鐘,再按摩另一側同一穴道為一循環,一次按摩約3至5次循環。

2.支溝:膽經的穴道,位於手背腕橫紋上三寸(四指幅),尺橈骨之間;對於支溝穴,古代典籍有「大便閉結支溝取」的記載,它有清熱、利下、通胸脅的作用,用於治療便祕有一定的效果。建議按摩時以四指扣住手腕小指側,大拇指按住穴位,均勻向下施力按壓,持續時間約30秒至一分鐘,後交替另一手,持續數個循環。

3.天樞:胃經的穴道,位於肚臍旁兩寸(三指幅),天樞穴有調整氣機,疏調腸腑的作用。實驗和臨床驗證,按揉天樞穴可改善腸腑功能,輔助治療便祕。按摩時兩手手掌重疊,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畫圓,一次大概約做3~5分鐘即可。

順腸人生

要關心自己及家人的身體狀況,觀察便便是非常重要的,大便的質、色、氣味,排便的頻率和時間,過程是否順暢都是我們應該注意的,能夠反映我們的身體健況。而想要天天順暢,無便一身輕,有以下重點:

攝取足量的蔬果和水分、適量的脂肪。


不要過度勞累、熬夜和累積過多的情緒壓力。


不要暴飲暴食,不要過食冰涼和燒、烤、辣、炸。


適度運動,運動可以放鬆心情也可幫助排便。


養成固定排便的習慣,別讓排便變成很緊張的事。


有便祕困擾可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切勿自行使用偏方以及藥物幫助排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