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局:可限制集中度 莫封殺

工商時報【彭禎伶、呂清郎╱台北報導】 國際板債券到今年8月底累計發行1,233.25億美元(約新台幣3.72兆元),其中壽險業投資近9成,保險局表示,希望各壽險公司維持現有國際板投資比重,不要再大幅提高,同時保險局也評估是否要對發行人集中度設限,例如對金融機構發的國際板債券投資比重不宜超過一定比重,以免風險過度集中,但「不要輕言廢除國際板」。 保險局表示,當初推動修改保險法,准許投資國際板債券不計入海外投資45%限額內,除了是要推動金融進口替代、發展台灣外幣債市,最重要的是替壽險資金找出路,目前也的確發揮功效,希望各界再觀察這項政策1∼2年。 保險局官員私下表示,壽險業必須維持一定的新契約保費成長,否則就會出現「保費懸崖」,直接衝擊到業務員生計,再者是公司的營收以及獲利衰退,進而影響公司股價,衝擊台股,最後就是影響台灣經濟,所以若保險資金無處去化,壽險公司就無法繼續大量承作新保單。 官員坦言,壽險業推出較高利率的保單,吸收國人的資金再去投資運用,增加公司獲利,總好過台灣沒有具吸引力的金融商品,國人的錢直接跑到國外投資,這樣對台灣可能更不利。 金管會統計,到7月底壽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共新台幣3.18兆元,約占國外投資金額23.4%,占壽險業可運用資金14.9%,仍算是安全水位,國際板投資金額前五大壽險公司為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國泰人壽。 保險局希望各公司目前投資國際板占其資金的比重不要再大幅增加,維持現有水位為佳,同時目前國際板大多是金融機構來台發行,如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東方匯理銀行及花旗銀行、摩根士丹利等,若是債券等級在BBB+級以上則沒有投資限額,所以考慮要對發行者集中度設限,以免投資風險過度集中。 中央銀行官員表示,壽險資金投資必須創造最有效的獲利,錢往利率高處流,國際板債券明顯比台債投報率好,且壽險業只要作好避險措施,應不致於因為投資國際板比重過多而衝擊金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