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者缺人 橋檢培訓生力軍

為推廣修復式正義的理念,橋頭地檢署與空軍攜手培訓修復者人才。(郭韋綺攝)

中國時報【郭韋綺╱高雄報導】 以強調互諒互解的修復式正義,近年被視為司法第三條路,2010年起在各地檢署試辦,但因修復者聘任不易等因素,以致案件量低,橋頭地檢署成立近1年來,也因缺乏人手,加上修復程序不具強制性,派案量迄今掛零。 派案量 迄今掛零 橋頭地檢成立不到1年,目前是向高雄地檢署借將2名修復者,在人手有限、沒有案量可派狀況下,修復式正義的推動成效有限,為此橋檢與空軍18日攜手展開人才培訓,除空軍官兵,包括律師公會、犯保協會、更保協會、榮觀協會及各區調解委員會共120人參加。 橋檢主任觀護人佘青樺指出,修復者主要與加害者接觸,在犯罪學或實務上須具備專業能力,有心理諮商師或心理師的背景更好,且還得經過法務部認證聘任,才得以投入修復式正義的行列,並非人人可勝任。 8月起 有6人加入 今年橋檢已有來自高雄市生命線協會及犯保、更保、榮觀三大協會共6名修復者生力軍將獲認證,8月可望加入;另,協助被害人的陪伴者,也同樣正在招募中,包括晤談、電話費、誤餐費等支出,皆規畫以緩起訴處分金支應。 她表示,修復式正義是2000年由澳洲學者提出,目的是希望加害者和被害人,願意面對面放下對立衝突,分別獲得原諒與傷痛的療癒,縫補破裂的關係,各自放下負擔,恢復平靜生活,讓司法不再只有懲罰的功能,更有助預防再犯。 不過目前修復式司法尚未法制化,不具強制性,未來希望可朝作為量刑依據標準,鼓勵案件兩造當事人參與,讓社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