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仲俊觀點:世大運的省思─坐讓政治污染體育是過去放縱的惡果

在臺北舉辦的第29屆世界大學運動會熱鬧紛陳、競爭精彩,而臺灣民眾的熱情參與,更為活動生色許多,這與地主選手的優異表現相互輝映,造就了一次成功的賽會,可喜可賀。惟賽會開幕儀式進行時,有「反對年金改革」的部分團體之成員逾越了現場秩序,導致多數的運動員受到干擾而無法依原訂程序緊跟在自己國家的國旗後頭進場,這暴露出了主辦單位在安全維護上的缺失,坐讓政治活動干擾到體育活動,可謂本次賽會最大的遺憾。

在事情發生後,輿論發展卻只著重在這樣的「鬧場」破壞了國家的形象、是一件「丟臉」的事情。誠然,當參賽國家的國旗一一孤單進場,這種史無前例的尷尬畫面,卻出現在國人引領期待、好不容易爭取而來的大型賽會上,的確令人感到難堪、集體「面子」掃地。

這裡的集體「面子」,說穿了就是國族主義作祟。

20170819-世大運19日晚間舉行開幕式,反年改團體於會場周邊繞行抗議。(顏麟宇攝)
20170819-世大運19日晚間舉行開幕式,反年改團體於會場周邊繞行抗議。(顏麟宇攝)

20170819-世大運19日晚間舉行開幕式,反年改團體於會場周邊繞行抗議。(顏麟宇攝)

或有人不甘心,認為同樣逾越秩序的最底線,何以過去的「太陽花運動」行、這次的「反年金改革」運動卻不行?除了社會對兩者訴求的同情程度不一外,更重要的是,「太陽花運動」是一路挾著臺灣國族主義為護身符,而「反年金改革」運動這次的「鬧場」,卻同時戳破了脆弱的臺灣國族主義與中華民國的國族主義「面子」,如今淪為過街老鼠,其實是政治判斷的錯誤,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相對於表層的「臉」、「面」問題,筆者更在意者,其實是「政治不污染體育」的原則——這是在事件發生當下直接受到衝擊、事後卻又在輿論中被神隱掉的原則,這才是我們要去探討像世大運這類的體育賽事究竟可不可以被外在政治活動衝撞的問題核心。

「政治不污染體育」一直是國際體壇的理想,也是現代運動賽會從過去傳統社會所傳承下來的重要價值。現代大型運動賽會係接祧古希臘的奧林匹克賽會,而這類古典賽會的辦理,原就有止戈息武的寓意:賽會期間,所有的戰爭皆暫停。以運動場上競技取代戰場上的衝突與鬥爭,是一種高貴的和平理念,這也就是「政治不污染體育」的價值之所由。

「政治不污染體育」,說來容易,行之不易。現代奧運之父古柏坦(Pierre de Coubertin)設計現代奧運的形式時,就已經將國族主義與運動賽會綁在一起了。在規範該賽會的註冊與檢錄秩序時,古柏坦主張以國家而非個人或俱樂部等運動組織做為組隊的單位,也刻意在開、閉幕典禮時安排所有參賽的運動員在各國國旗的引領下進場,遂使運動員與國家形成一體關係;這些設計爾後也成為奧運會暨類似國際運動賽會的定制。在國族主義高張的年代,古柏坦無所遁逃於國族主義的陰影,而我們今天從事國際體育競技時,也隨之被國族主義所綁架。所以,要「政治不污染體育」,真是緣木求魚。幾個體育大國如美國、俄國都曾用政治污染過體育,也都見怪不怪;難怪俄國籍的國際大學運動總會會長馬蒂特辛(Oleg Matytsin)在事情發生時也老神在在。

20170831-世大運遊行至台北市政府廣場前。(顏麟宇攝)
20170831-世大運遊行至台北市政府廣場前。(顏麟宇攝)

世大運結束後的「台灣英雄」遊行至台北市政府廣場前。(顏麟宇攝)

儘管實踐上確有困難,但「政治不污染體育」既是一個人類傳承下來的價值,則有待世人共同致力維護。所以,在各類賽會現場企圖干擾其秩序與安全,或者想偷渡各類政治標語進入賽場,都屬破壞了這個價值,應受譴責。這次世大運開幕典禮所遭遇的「鬧場」,乃是跨越了「政治不污染體育」的底線,其最不當之處即在此,而不僅只是面子問題。

當然,如果你還是只在意國族的面子,也請深思自己是否屬於那些幫忙丟面子的人:如果你曾經對那些有人為了政治利益逾越法律破壞秩序卻無須負法律責任的判決而叫好,那你就是鼓勵了這種行為,因為再也沒有甚麼活動、甚麼機關是絕對不能衝撞的。如果你曾經把政治帶到運動場上,或默許這樣的行為發生,以致於大家早就覺得「政治污染體育」無所謂了,那也一樣。這次有人去衝撞世大運的開幕典禮,那也只是我們過去的放縱所種下的惡果。這類活動已經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助理教授。本文原刊《筆震》論壇。授權轉載。


相關報導
游盈隆專欄:世大運、愛國主義與民族驕傲感
夏珍專欄:世大運維安地方全權負責?蔡政府了不起!有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