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霧霾揮之不去

工商時報【蔡鵑如】 過去歐洲各國因柴油較汽油相對乾淨,大力推廣柴油汽車,但柴油產生的二氧化氮,卻成為反噬城市居民健康的殺手。巴黎、雅典等都市誓言未來10年禁絕柴油車,倫敦也祭出多項反空汙的新法令。 ■In cities across environmentally minded Europe, NO2 levels are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in North America, or even in Asian and African megacities whose names have become bywords for dirty air. 一天到晚灰撲撲的英國首都倫敦有霧都之稱。周末晚間在牛津街商圈,血拼族熙來攘往穿梭在賣場搶便宜,但他們卻吸入大量的毒氣。67歲老翁康奎斯特說,「這空氣恐怖透了。」空氣中瀰漫著濃烈柴油味,「計程車招呼站就在這,車子一發動,那味道真嗆」。「這是倫敦空氣最糟的地方。」 工業革命後,煤炭燃料在倫敦被廣泛使用,而燃煤導致的空氣汙染中,最嚴重、造成最廣泛健康威脅的公害,莫過於1952年12月,當時有至少4,000人在不到一星期內因此枉送性命。 政策失誤是元凶 儘管這場令人色變的煙霧災難,因而催生多項燃料使用法規,以及制定禁止工廠排煙的標準,但倫敦對柴油車的過度依賴,為它在一項臭名昭彰的排行榜拔得頭籌:二氧化氮汙染,而它就是一甲子前,在短短七天內毒死4,000市民的凶手。 無論是在倫敦,抑或是有心推廣環保的歐洲,二氧化碳濃度都遠遠超過北美洲,甚至是亞洲、非洲一些被認定為髒空氣代名詞的大城市。箇中原因,就是數十年來,英國官方為鼓勵消費者購買理應更乾淨的柴油汽車、卡車,而推出的種種優惠方案。 倫敦國王學院空氣品質研究中心的主管富勒直言,「這是徹底的政策失誤,沒人能辯解。」 歐洲各市長為求城市重拾乾淨風貌,紛紛對柴油宣戰。去年12月,法國首都巴黎、希臘首都雅典、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以及北美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市市長,共同宣布一項在未來10年內完全禁止柴油車上路的方案。巴黎市長伊達格女士疾呼,「我們再也不能忍受空汙以及它引發的健康問題和死亡,尤其是它對脆弱市民的傷害。」 倫敦市長漢恩雖然採取的對策不如上述大城,但他已把降低空汙定為施政施政重點,把乾淨空氣運動經費加倍,承諾投入數十億英鎊,並且宣布多項措施,讓仰仗柴油的城市運輸大軍─數千數萬輛計程車和巴士─快速轉型,改以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取代。 每年1萬人因空汙早死 漢恩指出,倫敦每年有1萬人因空汙相關疾病早死,「對抗劣質空氣是當務之急。」 自從中世紀以來,空氣品質就是倫敦的老問題。19世紀工業革命過後,急遽的工業化和都市擴張,整個維多利亞時代倫敦處在霧氣迷濛中,在文學作品中,霧都看似浪漫,但卻有1/4人口死於空汙引發或加劇的疾病。 1952年死亡煙霧4年後,全球第一樁《潔淨空氣法》(Clean Air Act)應運而生,並對熔爐、火爐的使用加以規範,若干地區全面禁用燃煤。但這些立法反倒讓國會議員,產生空汙因此滅絕的錯覺。包括英國在內,歐洲各國因柴油車排放的二氧化碳低於汽油,因而大力推廣柴油汽車,孰料一番美意反倒引狼入室─柴油為二氧化氮的主要來源,它不但傷肺也與呼吸道和心臟疾病息息相關。 在2016年倫敦的二氧化氮濃度總和就跨越歐盟一年標準值,而牛津街正是英國二氧化氮汙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