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才能全力以赴 --專訪「一件襯衫」創辦人黃山料

做自己才能全力以赴  --專訪「一件襯衫」創辦人黃山料
做自己才能全力以赴 --專訪「一件襯衫」創辦人黃山料

更加自我的一九九○世代,

拒絕朝九晚五、抵抗庸庸碌碌,

卻因此比起任何世代還全力以赴。

撰文/黃曼茹

照片提供/一件襯衫

每到求職季,青年面對的不僅是「畢業即失業」的焦慮,更有從隔壁鄰居、電視新聞到Google搜尋跑出的「諄諄教誨」:年輕人要多有一點抗壓性、不要太自我、工作最好要穩定……然而二十一世紀的青年,不只能唱自己的歌,還能拍自己的故事。

新媒體平臺「一件襯衫」,透過一部部人物專訪的影片,傳達出一九九○世代新的工作價值:不同於以往著重在世俗定義的成功,比如薪資、名氣、地位。肯定逐夢,不要將就沒熱情的職場等觀點,激勵了二十幾萬的年輕人,也創造出百萬流量。「一件襯衫」本身,就仿若年輕世代的一個縮影,極力在既有的標籤中,樹立新世代所能懷抱的新理念。本次藉由訪問創辦人黃山料,來分享他是如何挖掘年輕人的特質與優點?讓年輕世代看到在職涯上做自己的可能,更讓不同世代的人,也發現屬於一九九○的獨特亮點。

不是不努力,而是還在找真正喜歡的事

黃山料創立「一件襯衫」的起因,就是一個不認命的故事。就讀服裝設計系時,他奪得倫敦國際畢業生時裝周的冠軍。然而畢業後,他所面臨的是投出去的一百多封履歷,全都無疾而終。不想受限於世界冠軍的名號,因而應徵各類設計、娛樂與行銷產業的他,反而先被主流的徵才考量擋在門外。從學經歷看一個新鮮人似乎合理,卻讓他因背景不符早早被刷了下來,更有主管因為倫敦國際畢業生時裝周的報導鮮少,而質疑黃山料造假冠軍頭銜。「我那時很驚訝,才發現一個人的能力要靠媒體來證明。原來在社會上,不是看你有沒有本事,而是看你有沒有說話的本事。」他犀利地點出職場殘酷的面向,卻接了個極其樂觀的結論:「所以我想要從自己跌倒的地方站起來,以我為出發點,讓那些跟我一樣需要被看見,卻還未被發現的人有嶄露頭角的機會。」

「一件襯衫」裡的故事,因此都在講述年輕人遇到的現實挫折,如何在理想跟現實找到平衡,「二十五歲的我們,在工作上很迷惘,好像沒定性。但不是我們不努力,是我們還在找尋一個真正喜歡的工作。唯有做真正在意的事,才有熱誠把它做到最好。」所以,「一件襯衫」裡的故事,也要先打動黃山料與他的夥伴們,接下來才考慮如何感動觀眾。就像他團隊中負責企劃的夥伴,喜歡復古、職人、粗曠的男性氛圍,「我就想適才適所,讓他去做喜歡的事。」因此,專賣「奇怪的東西」,諸如太空隕石、浸泡福馬林的山羌的「怪奇館」館主專訪於焉誕生。問黃山料一開始聽到企劃想做這個專訪時的感想,他真誠而興奮地回答:「超棒的!全世界的人看起來沒有意義的店,他堅持開了十五年欸!」

會有這樣的反應,也是因為「一件襯衫」想藉人物專訪傳達的價值其一就是「堅持」。「雖然在社會上遇到挫折,但從沒改變自己的方向」,怪奇館也好;每天風雨無阻,不懼質疑目光,打扮成華麗搖滾風格的上班族也罷,乍看獵奇的題材,但不只停留在抓住眼球的層面,更讓觀者回看自身,思考自己是否也有個即便不被認同,也要堅持的風格或理念。而堅持的背後,更需要「勇敢」的動能:「不是什麼都不怕,而是明明怕得要死,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不論是上班族還是自由工作者,想要將生活過得有原則,勢必會遇到與社會既定價值的磨合,就像「一件襯衫」裡大量的素人故事一般,他們沒有特別的背景或資源,心中也浮現過大多數人會有的困惑與掙扎,最終還是勇於跨出不同於父執輩的一步--這不只是「一件襯衫」帶給年輕人的鼓舞,也是黃山料自身創業歷程淬煉出的心得。

正因在乎自己,才能全力以赴

每個人在出社會時,似乎都得做好自身性格中的稜角被磨平,必須成為體制中一員的準備。但黃山料對此提出疑問:「如果出社會後,只想著要對工作負責,那真正的你是什麼呢?」他因此提到一九九○世代不同於其他世代的最大特色,便是拒絕朝九晚五、抵抗庸庸碌碌,想在工作中得到精神的滿足:「我們不認命,覺得我就是我,不要變成公司裡的機器人。每個人好像都比較自我中心,但這也會使我們專注於最想做的事,所以全力以赴,就能交出比別人更好的成果。」

就像「一件襯衫」在專訪故事裡強調的堅持,從事喜歡的工作,經營渴望的生活,不代表從此便會路途順遂。能使夢想的道路風雨無阻的,也唯有自己的堅定。黃山料便舉出親身經歷:「別人都認為我好像擁有很多自主權,但這些選擇的背後都是龐大的代價。」他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工作,連唯二游泳與玩遊戲的休閒時光,依然放不下對工作的思緒。創業兩年經歷兩次失戀,他形容自己的心宛如天崩地裂,但身為公司的負責人,依然只能理性面對創傷後的日子。然後,奮不顧身地投入在他最相信、最熱愛的工作中,因而有了「失戀的人必去,勵志酒吧」的專訪,「我將經歷的所有事情,轉移到企劃上,這就是用生命來做的企劃。」黃山料接著提到勵志酒吧的影片創下兩百萬以上的點閱率,眼神裡滿是自信:「我的挫折變為我的作品,我的作品又成了公司的效益,這證明不喪失熱誠的情況下,理想與現實可以有所平衡。」

但黃山料也大方地坦言,放棄的念頭在他腦中轉了至少幾千次,他常常評估自己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然而,他語調轉趨柔和,回頭提到剛畢業時的窘境,假如世界冠軍都無法在職場上得到機會,那當時和他一起畢業的同系同學,甚至是當屆所有畢業生,對未來當然也很難不悲觀。能找到願意投入的職位、不被拘束的工作模式,是這世代對工作最大的期盼,但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總讓人感到疲憊,甚至無望。「我好希望有一座燈塔,告訴我雖然現實不如自己想像,前方的路依然有希望,」他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所以我不想放棄,我希望『一件襯衫』就是那座燈塔。」

比起成為什麼人,過了怎麼樣的日子才是人生

對於不追求功成名就,但一定要過上自己理想職涯的一九九○們,黃山料最後給了

如同「一件襯衫」的故事文案般響亮的鼓舞:「過往我們夢寐以求的目標,就像一個必須攻克的山頂,而一份工作,就是到山頂前得推動的一顆大石頭。過程中可能會滾回原地,還會一直跌倒,而多數的人一輩子也到不了山頂。但我希望你最後會發現:你真正想到達的地方不是那個遠大的目標,你愛上的是每天在推的那顆石頭,也就是原本以為只能日復一日、毫無變化的工作。你會看見每天創造的新經歷,你精彩地活出自己的生活。」

黃山料

「我在職場裡庸庸碌碌,日復一日地工作,
消磨了生活的熱忱,只剩下朝九晚五的職責,
我常想著,受夠了社會的摧殘,生活好難。
其實,我沒什麼特別的夢想,即使看不見自己的未來,
日子過得再爛,我總相信,我一定能有機會『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