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吃飯喝水頻嗆咳 7招改善吞嚥困難

● 65歲以上長者,每10人有一人輕度吞嚥障礙

● 退化造成吞嚥困難,8成可透過復健改善

高齡長者常因老化而有吞嚥困難問題,老是在吃飯時、喝水時發生嗆咳,尤其嗆咳頻繁,易引發吸入性肺炎而致命。專家建議,若發現長者出現吞嚥障礙,應盡快至復健科、耳鼻喉科就診,平時注意用餐姿勢,餐前可透過吞嚥健康操放鬆,遠離吸入性肺炎危機。

一名80多歲老先生,長年飽受吞嚥困難影響,進食、喝水都容易嗆咳,數次發生吸入性肺炎,也因為老化關係,聲帶萎縮嚴重、關不緊,導致講話聲音沙啞,增加嗆咳頻率,近2年都裝鼻胃管以灌食維生。至耳鼻喉科經手術改善聲帶問題,搭配後續復健,才順利拔除鼻胃管。老先生一度感動落淚,不僅恢復正常外觀,也終於能正常進食,吃到最愛的香蕉。

食物進氣管 易吸入性肺炎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佳融表示,高齡長者大多因為老化,神經感覺變遲鈍,咀嚼、吞嚥能力下降,尤其吞嚥需搭配肌肉與神經功能,因此肌少症長輩吞嚥反射能力降低,也會造成吞嚥障礙,使進食速度變慢,常將食物含嘴裡不吞下,若嗆到無法快速將食物咳出,液體流入氣管就會變成吸入性肺炎;而聲帶萎縮、關不緊等結構性因素,也會導致吞嚥困難。

語言治療師王麗雅指出,吞嚥障礙定義,是從準備吞嚥、感覺、動作及反應等所有動作,包括口腔準備期、口腔期、咽部期、食道期等,正常者吞口水只需一秒,其中一階段受阻,就可能是吞嚥困難。

短期內體重下降 警訊之一

王麗雅表示,如果長者在短時間內體重下降、吞東西變得費力、覺得喉嚨有異物感等,都是吞嚥困難警訊之一。部分長者雖然可以正常吃便當,但無法正常「吃藥」,因為藥物是固體、水為液體,吞嚥困難長者要同時處理固體、液體很困難,家屬亦可從「吃藥」面向觀察,提早發現長者初期吞嚥困難問題。

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每10人就有一人輕度吞嚥障礙,李佳融提醒,現代社會有許多獨居長者,小孩不在身旁觀察長者異狀,必須更加注意,一旦發生吞嚥困難、吸入性肺炎,恐會導致肺部纖維化,後續再度嗆咳、住院頻率都會增加。在排除食道、上呼吸道腫瘤問題後,可透過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改善。

復健、手術 延緩退化速度

若長輩吃飯超過1小時、食物含嘴裡不吞、不想吃東西,或患巴金森症、失智症等,都容易出現吞嚥障礙。李佳融說,可透過復健、手術延緩退化速度,降低吸入性肺炎機率;若屬於結構性問題患者,例如聲帶萎縮,需評估透過手術改善;僅單純退化造成吞嚥困難的長者,據統計,8成可透過復健改善。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建商曾蓋好房今背罵名 內行人曝背後因素:真的太香
她秀好市多這款45元精緻好物 眾人驚艷:造型太讚了吧
無家可歸的男摯友竟跟母親「偷偷來」 結局超展開讓她氣炸
曾陷假貨風波 這位女星消失5個月「已翻身」全因1個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