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術-台新銀行個金企劃處副總經理劉樹芬 養生之道 就是治未病

工商時報【呂清郎】 年金、長照議題甚囂塵上,如何活得久、活得健康,是人人夢寐以求的退休樂活,因此養生之道也成了一門顯學,台新銀行個金企劃處副總經理劉樹芬認為:「養生無它,就是中醫說的『治未病』。」 隨經濟環境的開發成長,物質生活的提升,舌尖上的美味也越來越講究;劉樹芬說,小至夜市小吃,大至山珍海味,只要輕輕鬆鬆上網,立即就能蒐羅到國內外的人氣美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新陳代謝變慢,每每因此成為中廣身材,肥肥的肚腩根本就消瘦不了,腰圍變廣,膽固醇、脂肪肝、三高成為常伴左右的好朋友。 劉樹芬表示,這些年來,國民年金、退休規劃、長期照護議題充斥,大家都在討論,但想要活得久、活得健康,卻要靠自己平常注重養生來達成。雖然由於長期來飲食就相對清淡,少油、油鹽、大魚大肉都不是很愛,常受到同事稱讚身材維持得宜,但其實自己非常清楚,腹部、腰圍還是悄悄的變大,追根究柢,還是因為年紀的增長,新陳代謝,基礎代謝率變慢。 「前幾年因緣際會,有機會研習到博大精深的中醫,在中醫基礎理論中學到了『治未病』,頓時心中一亮,這就是真正的養生之道!」劉樹芬說,中醫基本原則認為,人是天地自然的產物,人體也是由氣構成的,新陳代謝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人的生死都由乎氣,氣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治未病」就是採取積極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和惡化,做好各種預防工作避免發生疾病,也就是要防病必先強身,欲強身必重「攝生」,攝生也就是一般說的「養生」,要根據生命發展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進行保健活動。 三餐規律 適當運動 但中醫的「養生之道」,對於都會生活的上班族談何容易;劉樹芬認為,在緊張忙碌的日常生活節奏中,適合的養生之道,應該是一個簡單、容易做到的方法,在經過多年的嘗試與調整,漸漸形成適合自己的、有彈性又簡單的做法。 劉樹芬指出:「每天早上一醒來,我沒有立即下床,先進行3∼5分鐘的腹部長且慢的呼吸,然後將雙手搓熱,以掌心輕按雙眼,按摩臉部及雙耳至熱為止。然後再緩緩坐起,搓熱雙臂及雙腿,尤其是膝蓋。最後再搓熱雙手,兩手重疊,掌心溫熱命門穴(後背與肚臍的相對應位置),最後輕推腰部腎臟部位3分鐘,讓自己完全甦醒後,再緩緩下床。」下床後,進行些簡單拉筋動作,讓筋骨舒展,然後喝一杯約350cc的溫開水,正式展開一天的生活。 三餐規律,活力早餐最重要!劉樹芬強調,她近年來早餐都以流質食物主,加入菜、肉鹹的麥片粥、水果優格粥或濃湯類為主食,搭配原味堅果、水煮蛋,提高優質蛋白質的比例,有助提升專注力,也不會讓胃部一大早就負擔太重;午餐則以根莖類或是五穀類作為主食,飯後輔以鳳梨、奇異果等具有酵素的水果,到下午3、4點左右再補充水果,維持每天4∼5種水果的攝取;她說,晚餐就非常簡單了,1個地瓜、1片魚、1隻雞腿、1碗燙青菜,精緻澱粉類食材止步,尤其落實晚上6點30分之前吃完晚餐。 喝水也很重要!她1天一定喝足2,000cc,但區隔為中午前1,200cc,下午至晚上7點前500cc,最後的300cc在洗完澡、睡前補充完畢。劉樹芬強調,這樣做是因為日常上班總待在冷氣房的考量,如果是在戶外時間較長時,應視狀況隨時補充,尤其最好都應飲用溫水,且應含在口中慢慢吞下去。 「氣的運行,在於動。」劉樹芬建議,運動雖然是養生必要的一環,但人至中年,並不宜太激烈運動,走路就是最好的方式,避免傷害到膝蓋,每天步行至少30分鐘,有時間就再多走一些,走路時還可同時進行「扣齒運動」,就是上下輕扣牙齒,增加牙齒抵抗能力。 她除了走路,每天還會打半小時的太極拳,增加氣的運行順暢,配合就寢前適度泡腳,舒壓及降低水腫,再以遠紅外線溫膝蓋減少退化。最後上床平躺進行腹式深長呼吸,安定精神更易入睡。另外,白天有機會時,她會以虛拳方式做經絡拍打、按摩,也有利讓氣更順暢並增加代謝。 劉樹芬說:「活的老不如活的好,活的好又不如活的好又老。」很多人都有屬於自己一套養生方法,從檢視自我狀況開始,採取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適合方法,因此,並沒有一定的通則或標準,簡單說,就是規律的生活、適當的運動、均衡的營養、修身與養性同時進行,持之以恆,功效一定可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