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測坐骨神經痛病灶 三總有一套

記者蕭佳宜/臺北報導

三軍總醫院近年引進「同步化正子磁振造影」儀器,除原本的腫瘤篩檢外,疼痛治療中心醫師許中校與神經外科醫師湯上校,共同發展出利用同步化正子磁振造影,偵測一般磁振造影無法辨認的坐骨神經痛病灶,提供臨床醫師判斷資訊。

辨識結構異常處 提高醫治準確性

許中校表示,坐骨神經痛泛指從下背到腰部,臀部,或甚至到小腿有麻木疼痛的症狀,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在檢查上需與很多疾病作鑑別診斷,除以X光片檢查脊椎和骨盆的結構外,透過磁振造影(MRI)可更清楚看見椎間盤、神經與肌肉等X光片無法辨認的軟組織,是目前在進行坐骨神經痛診療時很重要的檢查方法。

許中校指出,然而MRI僅能幫助醫師判斷軟組織與骨骼在結構上的異常,受到年齡增長、感染、外傷、手術等因素影響下,原本的軟組織與骨骼結構可能變形至無法辨識出正確的病灶,而同步化正子磁振造影(simultaneous PET-MRI)可以在結構異常處辨識是否同時有代謝異常,提供給臨床醫師更多判斷資訊。

談及適合使用此類檢查的病患類型,許中校建議,若使用MRI檢查後仍但無法確認疼痛原因,或懷疑術後鋼釘鬆脫者都適用。他舉例,有一名61歲劉先生,在脊椎手術後持續下背部與臀部疼痛,MRI受到手術固定物的影響導致成像不佳,無法辨識鋼釘是否鬆脫。透過同步化正子磁振造影發現手術固定物附近有明顯代謝異常,再次開刀後確定為手術固定物感染造成鋼釘鬆脫。

臨床上,若病患在尋求復健、中醫針灸,推拿乃至微創,外科手術等都無效後,若連MRI也不能提供醫師準確判斷病因資訊,可利用同步化正子磁振造影,找出適當治療方式。

疼痛治療中心醫師許中校(右)運用同步化正子磁振造影,偵測一般磁振造影無法辨認的坐骨神經痛病灶,提供臨床醫師判斷資訊。(許中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