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別擔心愛上冷門科系

45歲就當上校長的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是國內少數青壯派的大學領導人,雖然畢業自冷門的數學系,但至今他對數學的熱愛有增無減。當年他之所以念數學系,是因為文科差,只有數學還差強人意。他認為,時下大學生接收到的資訊愈來愈多,卻也在「廣泛涉略」及「苦心鑽研」間陷入兩難,而他提醒,與其樣樣普通,不如一樣精通。

我生長在雲林鄉下,家裡務農,從小就不大愛讀書,功課很差,而且異常好動,完全沒語文天賦,更沒什麼特別才能,連國語都講得有點不標準!

但幸好,數學我還通一點,我喜歡數學,一旦開竅了,無論同學丟哪些陌生的題目給我,我都能迎刃而解。過去高中升學輔導不像現在健全,爸媽讀書少,所以考大學時,我沒有懸念,直攻數學系。

當時我只是單純想,最差好歹還能去補習班當數學老師,怎知幾十年過去,台灣靠台積電、演算科技的發達,經濟起飛,當我回母校台大數學系演講時,已經可以高呼:「數學偉大的時代來臨!」

現在想起來,反倒覺得幸運,如果當初我樣樣好,根本難以抉擇。我常想,若是兩個同樣60級分的孩子(按:學測考五科,各科15級為滿分),一個是每科都12級,另一個可能某兩科滿分,其他不太行,我寧願當後者。

專注發揮所長 找到能不眠不休的熱情

每科都滿分跟只有數理滿分的人,都去讀數學系,誰會比較厲害呢?我會說,不見得。我就是因為沒有別的路走,因此更專注。五科都一樣卻都不專,反而變成一種平庸。

考試時我們這種人會努力地截長補短,原本90分的科目我們放著,先把60分的科目,救到80分,力求每科及格;但人生不是只有考試而已,真正的難題在於把90分的科目,提升到99分。

事實上,每個人能力的發揮,關鍵在學生自己。我來自窮鄉僻壤,但也因此獲得自由。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覺得,高中生無法決定自己的科系。我很不能接受有些父母對孩子說:「你還年輕,你不懂。」仔細想,絕大部分的事情,我們在18歲以前,都已經學會。

大人的判斷,大人認為的安全,並不是孩子的時代的安全;而你的熱情,更不是他的熱情。我沒有太花俏的理論,只希望高中生能花一個晚上的時間,靜下心來。不必問老師、同學,問問自己,十幾年來,讀了這麼多東西,縱使每科成績都差不多,但是哪些能真正讓你比較開心?

千萬不用害怕喜歡的科系冷門。我有一位朋友也是校長,他覺得女兒去讀電機比起物理好,因為電機系畢業就算只有70分,也有許多工作機會;但理論物理圈子小,要冒出頭,只能是那金字塔頂端的人。但其實這是一個迷思。

實事求是數學魂 勇敢決定堅持做到最好

我從數學家的角度去看,一切在於比例。讀數學、物理的人表面上雖然機會少,但因為讀的人也少,競爭者自然也少。因此我不悲觀,冷門科系出人頭地的機會,比例並不少。

從產業來說,太陽能明明需求很大,最近卻很慘澹,因為技術門檻在這十年來降低太多,搶進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做得到,但是大家也都賣不掉。

反觀台積電,努力讓代工產業成為世界級品牌,30年後靠著技術精進,經營成獨門生意。當年品牌商分出去的代工產業,30年後,被他們經營成獨門生意。

現在當了校長,也不躁進,向來是工科、管理學院為出名的元智,不會因為網紅很紅,就成立YouTubers的系所,或者把農業改為「生命科學」,看看餐飲科系泡沫化的下場,一窩蜂只會更難出人頭地。

比起追求全才,我更想拒絕平庸。到了大學,學東西更不能像「沾醬油」,就如大家都在談課程要融合資訊,卻只是開個通識。元智的「新雙語」,不只有4學分的計算機概論,而是依照每個科系的性質,從大一到大四,量身打造一系列漸進式課程。

即使現在我的身分轉換,但內心還是實事求是的「數學魂」,我想讓每個學生都有路走,也身體力行告訴他們,自己喜歡什麼,勇敢的決定,就要堅持做到最好。

【2020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帶您看見高教新策略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