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管年輕人選不上,這些「青年參政」和「舊政治」有何不同?

文/羊正鈺

圖表:林奕甫、游承穎

圖表:林奕甫、游承穎
圖表:林奕甫、游承穎

「2014年就是靠太陽花學運啊!」

薛呈懿是2014年當選的宜蘭縣議員,那一年才24歲的她是全台最年輕議員,而宜蘭縣議會裡第二「幼齒」的議員整整大了她一輪(36歲)。

談到2014年,薛呈懿認為最主要就是318的社會氛圍,「看到年輕人談社會改革,大家就會覺得很期待。」但她也指出,每年選舉都會有當下特定的社會氛圍影響選情。

「就像2016年,蔡英文選總統的前一天,誰知道周子瑜會被道歉?選前的那一晚,坐車回來的年輕人把轉運站都塞爆了!」

不過,2018年的選情,相較於2014和2016年都少了「藍綠對決」的氛圍,不論是媒體、黨政還是政治評論家大都認為,今年相對冷清不少。

可是「青年參政」卻在今年達到最高峰,距離11月24日九合一選舉不到30天,從滿街的競選看板和旗幟,大家應該都注意到不少新面孔,多的是各界力挺的「政二代」;社群媒體上,更是風起雲湧,不乏各領域的年輕意見領袖、網紅或是素人發表論述,宣布參選。

爬梳中選會的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台灣過去20年、5屆議員候選人在不同年齡層是如何分配的?

圖表:林奕甫、游承穎
圖表:林奕甫、游承穎

可以很明顯看到,1994年起雖然有不少30~39歲以及40~49歲的候選人,但20年來比例明顯減少,反倒是50~59歲和60~69歲的候選人逐年增加,甚至連70~79歲都佔了一定比例,可以大膽假設,這20年來有一大票候選人是「固定班底」,只是隨著時間也變老了。

但2018年不同了,我們進一步比較2014年和今年的六都議員參選人年齡比例分配,可以進一步發現,40歲以下的候選人,從15.6%增加到22.7%,增加超過7.1個百分點。

圖表:林奕甫、游承穎
圖表:林奕甫、游承穎

再來看看,在2016年一躍成為立法院第3大黨的「時代力量」,相較於藍綠兩黨,從未參加過地方選舉,提供給候選人的條件實在不差,不但會幫忙出保證金,也沒有黨內初選的制度,在每個選區也只提名1位,更不會有黨內搶票的問題。

他們這次一共提名了41位候選人,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年輕人」,40歲以上的參選人只有8位。

圖表:林奕甫、游承穎
圖表:林奕甫、游承穎

所謂的「青年參政」不只是出來選的人,不是年輕人看到了學運,參加了318就都會出來參選。其實,還有一群廣義「投身參與政治」的年輕人,像是新北市的「在地深蹲協會」還有「台南新芽」、「台中好民文化行動」剛好不約而同的都在2016年立案成立監督議會的在地組織,而且團隊主力都是平均30幾歲的年輕人,也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從這些廣義「青年參政」者身上,跟過去的「舊政治」又有什麼不同的價值?透過拜訪3個在地組織,再到宜蘭採訪薛呈懿,又詢問了時代力量的秘書長陳惠敏如何挑選候選人,我們歸納出以下幾點:

1.沒有包袱,敢為議題發聲

從2014年的薛呈懿,到2016年的曾柏瑜、苗博雅等人,都是頂著沒有背景和大黨資源依然投身政治。以薛呈懿為例,2014年選舉她「只」花了100萬,其中就有4成是人事費用,選上後對於農地農用和反對北宜直鐵等議題,她從來都不迴避。

陳惠敏受訪也提到,「我們希望候選人在做判斷或決定的時候,不要有太多包袱,包括人情上的、既有社會地位上會有的包袱,年輕人在這方面自然是比較少。」但她也強調,年齡本身不是標準,「有的人年紀不大,但整個心態很老派政治,可能在原本的政黨、團隊裡混過,覺得自己知道怎麼搞組織、怎麼講政治放話,或是覺得自己選得上,是來帶槍投靠的,時代力量也拒絕過蠻多這樣的朋友。」

2.深耕地方,不按牌理出牌

2016年選立委失利的曾柏瑜,並沒有就此消失,而是找了一份工作並繼續深耕新店,半年後成立「在地深蹲協會」關注在地文史、長照、托育、議會監督等議題,除了舉辦各種活動與講座,還設立關懷據點、銀髮俱樂部推行地方長照,2年來超過千人參與,成果也展現在她9月底的競選總部成立時,現場來了11位里長,對於一個沒背景的候選人來說是難得的肯定。

而同樣在2016年成立的「台中好民文化行動」為了加強公民參與,首創「好民請願運動」透過審議民主的討論,培訓市民寫請願案去衝擊現有的議會制度。「台南新芽」則透過議會小旅行的志工監督議會,最近剛發布了全台最完整議會觀測報告,整理台南市議員質詢內容,也首創「想像台南2040」計畫,希望由下而上、由年輕人來談台南的未來該是什麼樣子,新芽理事長嚴婉玲直言,「為何不好好經營議題,多培養一些關心政治的年輕人,先把一個健康的討論環境塑造出來。」

3.透明公開,堅持進步價值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做事方式。薛呈懿在受訪中指出,「現在人民要的是溝通,當彼此在價值觀有一定程度的接受,再談可以怎麼做,這是一個比較緩慢、無法立竿見影的過程。但傳統政治往往私底下做決定,因為大家都只想要政績、想要亮點、想要選票。」

陳惠敏也舉例說明,時代力量認為「公開透明」是重要的,不過「越公開」往往讓人無法把政治資本累積在個人身上,但有助於改善整個政治環境,「所以候選人的做事方式也必須如此,要跟我們契合才行。」另外像是婚姻平權、團隊作戰,也都是陳惠敏口中的進步價值,「我也會特別去注意,有沒有人願意跟他一起共事?候選人不該是一個領袖或是被崇拜者的高姿態。」

不難發現,他們雖然少了資源,但卻多了堅持;少了政治口水,卻多了議題討論;不再追求由上而下的「照顧」,而是由下而上的「凝聚共識」。不過,這些和「舊政治」背道而馳的新作風、新價值,台灣選民買單嗎?

台灣人,別只敢投「選得上」的人

若是以議員的層級來看,因為選議員不比選立委,不用拿到選區最高票才能當選,以呱吉參選的台北松山信義區為例,2014年最低當選議員的票數只要1萬3825票,得票率僅5.74%。

像時代力量打的如意算盤就是,靠著全國有6%的支持率,再挑選人口多的大選區(當選得票率也越低),甚至有些地方時代力量有9~10%的支持率,理論上都有機會選上1席。

即便如此,政大選研中心副研究員俞振華受訪指出,並不是青年參選人多,在網路上吸引夠多讚和分享,到了投票那一天,就能靠著年輕人的選票當選,何況最後有多少年輕人會出來投票,沒人能保證。

以主計總處2010年人口普查來看,雖然20~40歲年輕人佔了總投票人口的42%,但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中選會統計,40歲以下的投票率頂多在50%徘徊,但40歲以上、特別是60歲以上人卻在70%以上。

「尤其是現在整個風向,不只是不利於民進黨,而是在選情不熱的狀態下,年輕人會不會像之前那樣,很積極地出來投票、想支持特定的政黨,我其實很懷疑。」

俞振華分析,藍綠兩黨的青年候選人,面對的是內部配票和現任議員的壓力。而其他的青年候選人,搶的其實都是所謂的「賭爛票」,也就是不爽國民黨、也不爽民進黨的那些中間選民。

台灣民意基金會在今年7月的政黨調查指出,在政黨認同上,民進黨最高是在2016年6月的51.6%,如今掉到25.2%的歷史新低;國民黨則是從2016年5月最低點16.6%到現在有20.7%。至於中間或獨立選民方面,最低是2016年6月的27%,現在已達到49.6%的歷史新高。

「這幾年,賭爛票的確增加了,但是我認為這些『中間選民』,其實很大一部分還是藍綠兩黨的『隱性選民』,他們可能不爽,就不投了,或者有人到了最後,還是『含淚』投給民進黨或是國民黨。」

俞振華認為,對於那些藍綠兩黨之外的青年候選人,必須要能說服別人「你現在賭爛兩大黨,但你投給我是有用的,我能當選」才有可能吸引到關鍵的那群賭爛票。

但如果,我們每個人在投票前,思考的總是那個人「選不選得上」、「這一票不能浪費」,而不是「這是我支持的價值,所以我投給他」,那就算台灣有再多的賭爛票似乎也不可能改變了。

更多關鍵評論網文章
看顏色、憑感覺還是只管統獨,其實越民主越「不看政見」投票
日本有「美女刺客」,台灣又有多少只看長相就投的「豬哥票」
從吳萼洋的台北市長辯論,看到蜂蜜檸檬行銷的成功三要素
高雄戰火正烈,為什麼韓國瑜要積極到雲彰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