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乳糖不耐 少量攝取做起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調查顯示,國內成年民眾乳品攝取不足,有缺鈣危機,乳糖不耐症可能是減少引用乳品的原因;營養師建議,乳糖不耐者可先攝取少量乳品、優酪乳及優格,再逐漸增量,有助改善腹瀉、脹氣等症狀。

國健署日前提出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以每日需求熱量2千大卡的飲食建議份數計算,國內19至64歲成人每日乳品類應達1.5份。但國健署調查,19至64歲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足1.5份者,高達9成9。

其中,根據每日飲食指南,乳品類為牛羊乳汁製品,如鮮乳、保久乳、奶粉、優酪乳、優格、起士等;乳品類提供鈣質,且含有優質蛋白質、乳糖、脂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民眾飲食鈣質攝取量大多不足,每日攝取1至2杯乳品,最容易滿足鈣質需求。

臺北市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食用乳糖後,需經腸道的乳糖分解(酶)分解成半乳糖與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許多人在嬰幼兒期斷奶後,因不常喝奶,腸道的乳糖分解(酶)逐漸減少。長大後再喝奶,因腸道已經沒有乳糖分解(酶),乳糖無法被分解,產生脹氣、腹瀉等症狀,自然不敢再喝牛奶。

建議有乳糖不耐症者,可從少量乳品、優格、優酪乳等乳糖量較少的乳品開始,不適症狀會減輕,腸道逐漸習慣後,自然緩解乳糖不耐症狀況;最好的方式就從小養成喝牛奶的習慣,每天1至2杯是很好的營養來源。

營養師建議,乳糖不耐者可先攝取少量乳品、優酪乳及優格,再逐漸增量,有助改善腹瀉等症狀。(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