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輕症為何打疫苗?這風險高十倍

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兒童到底該不該打疫苗,讓家長陷入兩難。名醫也分析利弊,希望家長能自行考慮後做出決定。(圖/資料照)
兒童到底該不該打疫苗,讓家長陷入兩難。名醫也分析利弊,希望家長能自行考慮後做出決定。(圖/資料照)

疫情持續延燒,尤其兒童確診個案越來越多,甚至引爆兒童腦炎恐慌潮。目前已開放6-11歲小朋友施打疫苗,更讓家長陷入兩難。許多家長擔憂,怕疫苗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後等副作用,對此,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分析:「根據國外數據,不打疫苗若不幸染疫而發生病毒性心肌炎的風險,比起疫苗引發的心肌炎風險,高出近十倍的差距。且美國統計兒童打疫苗產生心肌炎之比率,比起青少年更是低很多,即便有副作用出現,99%以上的兒童都健康痊癒。」

兒童打疫苗心肌炎比率遠低於青少年

施奕仲醫師拿出國際間最新統計數據分析,以12-17歲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產生心肌炎的發生率平均約為十萬分之個位數,其中男生發生機率明顯較高於女生,男生約為十萬分之十幾,而女性約為十萬分之一左右。

如果是打在5-11歲兒童心肌炎的發生率則是百萬分之個位數,相較於青少年風險低了近十倍。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性?施奕仲醫師解釋:「青少年正值免疫力較好的階段,免疫反應過激可能出現免疫風暴而產生心肌炎,相較之下5-11歲小朋友打疫苗相對安全。」

不打疫苗之染疫心肌炎風險 比打疫苗之風險高10倍

有些家長害怕心肌炎造成後遺症,施奕仲醫師強調:「依據國外青少年打疫苗的統計數據,即便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的副作用,大於99%以上的個案都會健康痊癒的,僅有極少數本身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過度肥胖、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青少年因此死亡。而兒童打疫苗後的風險相對於青少年更是低很多,就公共衛生角度來看,接種疫苗還是利大於弊。」不可諱言的,儘管發生機率極低,對於發生個案而言,是0與1的不同。

看在專家眼中,如果選擇不打疫苗,若不幸染疫發生心肌炎的風險更高,因為新冠病毒也可能攻擊心臟肌肉造成心肌炎,根據國外資料有萬分之個位數的確診青少年產生病毒性心肌炎,其發生率比起因疫苗而引發的心肌炎,高出十至百倍的差距。因此施奕仲醫師認為,施打疫苗可以說是一種以小風險博大風險的做法。

兒童新冠疫苗有哪些選擇?

國際間已有不少國家開始對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像是美國開放5-11歲兒童接種BNT疫苗,加拿大及澳洲則是BNT、莫德納疫苗都開放兒童接種,兩種疫苗學理上雖沒有太大差異,但在臨床試驗、適用的歲數、劑量都不同。

●莫德納疫苗:接種在6-11歲兒童、劑量50微克(成人劑型二分之一)

●BNT 疫苗:接種在5-11歲兒童、劑量10微克(成人劑型三分之一)

若不打疫苗,染疫後心肌炎的風險是打疫苗引發心肌炎的風險,高出近十倍。(圖/資料照)
若不打疫苗,染疫後心肌炎的風險是打疫苗引發心肌炎的風險,高出近十倍。(圖/資料照)

莫德納orBNT? 哪個疫苗廠牌保護力較佳?

國內現階段已有莫德納疫苗可以接種在兒童身上,很快地BNT疫苗也會進到台灣,到底兩個疫苗廠牌有什麼不同?施奕仲醫師表示:「學理上都是屬於mRNA疫苗,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雖然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可能較強,但抗體生成濃度較高且撐得比其他廠牌疫苗還要久。」

莫德納疫苗劑量(50微克)比BNT疫苗劑量(10微克)更高,其抗體生成較佳也較持久,但副作用也稍大,包含疫苗施打後局部肌肉疼痛、紅腫、全身倦怠、發燒等一般性副作用,都略高於BNT疫苗,而典型心臟的副作用包含心肌炎、心包膜炎等,發生率雖然極低,也確實高於BNT疫苗。

施奕仲醫師強調,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家長可以自行決定做選擇。可考慮是要選擇副作用小、抗體效果差一點的BNT疫苗,還是要選副作用可能較大一點、抗體生成好一點的莫德納疫苗。

日常生活四招 顧好兒童健康

施奕仲醫師表示,目前對於兒童接種疫苗沒有特殊的禁忌症,只要過去打疫苗沒有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沒有特殊疾病史均可以接種,只是接種時也要評估一下兒童身體狀況,若有發燒、感冒必須等身體狀況穩定再打疫苗,當孩子在健康狀態下打完疫苗,抗體生成狀況也較佳。

至今還看不到疫情終點,疫苗打與不打都要承受不一樣的風險,家長可評估其利與弊決定要不要讓孩童施打,除了藉由疫苗自我保護以外,施奕仲醫師最後也提醒:「平常孩童一定要睡眠充足、營養均衡、多喝水、保持運動習慣,才是提升免疫力、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兒童疫苗拚一週內打完158校 蔡炳坤:北市精算差5千劑
15重症童7腦炎!臨床指引發通函:抽血檢驗注意頭部影像
兒童重症腦炎已5死!「這疫苗」被問爆 醫搖頭:不能預防
副作用有哪些?BNT兒童疫苗今起開打 8大QA一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