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紫光引爭議?鴻海劉揚偉:參與的不是過去的紫光

營收創同期新高,鴻海法說報喜,但地緣政治升溫與入主紫光爭議,鴻海劉揚偉怎麼說?

歷經供需波動、疫情封控,鴻海2022年第二季仍繳出亮眼成績單。本季營收逾1兆5000萬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三率三升」,EPS則達2.4元。「這些表現都優於預期,」8月10日法人說明會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如此開場,「這樣的成績反映公司較佳的產品組合與客戶結構,同時在需求減緩、供應鏈中斷的背景下,展現鴻海高度的韌性。」

近年來鴻海話題不斷,從電動車、電池到半導體,甚至美國製造;創造話題也惹爭議,日前入股中國紫光集團傳「先斬後奏」恐被擋?劉揚偉怎麼說?

重點一〉劉揚偉:「我們參與的紫光,不是過去你所知道的紫光」

7月中旬,鴻海宣布旗下子公司工業富聯將入股中國紫光集團,並於7月19日向投審會遞交申請文件。市場部分人士看好鴻海切入中國半導體市場,但此案涉及敏感技術,且鴻海「先斬後奏」,也引發敏感爭議。

7月26日,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便召開記者會,指出2021年破產重組後的紫光集團,由智廣芯控股百分之百持有。追溯智廣芯背後兩大股東「晟粵廣州」和「建廣廣銘」,後者有中共國務院資金。

部分輿論擔憂,此次入股背後若有政治因素,可能威脅台灣半導體產業。依據《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審查原則》規範,若赴大陸投資可能導致少數核心技術移轉或流失者,投審會應審慎評估。政府審查動向成各界關注焦點。

針對鴻海「先斬後奏」,台灣證券交易所7月28日以鴻海投資紫光延遲發布重大訊息為由,處以新台幣15萬元違約金。

法說會上,劉揚偉親上火線說明,「這只是簡單的財務投資,」他說,「當初大家都有一個誤解。(其實)我們參與的紫光,不是過去你所知道的紫光。」他表示,長江存儲、武漢新芯這些半導體廠,都已從紫光集團分出去,如今集團入股,是基於重整後的紫光獲利能力不錯,加上部分成員是鴻海的客戶、供應商,「透過投資建立起更好的合作關係,說不定也能獲得一些好處。」

不過劉揚偉也強調,集團還是會以「合法合規」為最低檢視標準,「如果相關單位不核准,我們也有相對應的備案。」

重點二〉電動車布局更多元

鴻海近年致力發展電動車事業,法說會前一日晚間,更宣布與電動農具車廠Monarch Tractor簽署代工協議,將在美國俄亥俄州廠區展開生產計畫,預計2023年第一季開始量產。這份協議,也象徵鴻海的電動車布局逐漸走向多元領域。

「我們一直與許多潛在的客人洽談各種合作的可能性,」劉揚偉也透露,接下來還會與2個傳統車廠、3個新創車廠展開合作,未來有望達到市占5%的目標。除了整車服務,也會依客戶需求,提供零組件、模組、軟體等。

而鴻海MIH在去年科技日首度推出的自製研發電動原型車Model C、Model E的量產情形,劉揚偉表示,今年科技日上將會展示量產版的Model C,Model E則預計在明年第二季完成。

重點三〉庫存增多?黃德才:「需求都在,風險不高」

至於產業各界面臨的庫存危機,鴻海怎麼解?

對此,劉揚偉表示,存貨水準會因旺季、新產品開發而增加,旺季過後就會下滑,至於能否回到疫情前水準,仍要看供應鏈的情況。

鴻海財務長黃德才補充,庫存水位高源自於第二季伺服器等網通產品缺料、長短料情況仍嚴峻,為應對強勁的市場需求,配合客戶備貨。此外,疫情管制、物流受阻影響,為降低供應的不確定性,鴻海也提高原物料的安全庫存水位。

「第三季是我們主要客戶新產品量產的期間,客戶需求都在,庫存風險並不高。」展望未來,黃德才說。

另外,劉揚偉在法說會上三度提起難以預料的「地緣政治」影響,也使他對未來發展語帶保留,「對於第三季展望會審慎一些,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有望成長。」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鴻海入股紫光?紫光董座李濱回應了
只推新車不賣車? 原來鴻海電動車靠「這點」獲利!
鴻海股東會,劉揚偉:鴻海股價確實委屈,要靠這招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