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弱 陸五一旅遊數據虛胖

工商時報【黃欣╱綜合報導】 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5月1日∼4日小長假期間,大陸國內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較去年同期實現「雙增」。不過相關機構分析,由於2019年五一假期較去年多一天,以日均的旅遊收入來看,其增幅僅1.25%,顯示內需動能仍相對疲弱。 界面新聞報導,2019年五一假期間,大陸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3.7%;實現旅遊收入人民幣(下同)1,176.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6.1%。 報導稱,由於2019年五一假期較上年多了一天,但官方並未公布「按可比口徑」的詳細計算方式。若以日均旅遊人數來說,2018年五一假期的總人數達到了1.47億人次,日均量為4,900萬人次。2019年的日均旅遊人數則為4,875萬人次,以日均旅遊人數來看,等於還出現了負增長。 若從旅遊收入來看,2018年「五一」假期的國內旅遊收入達871.6億元,按照三天假期計算,日均收入為290.53億元。 2019年旅遊收入雖達到了1,176.7億元,按四天計算,日均收入294.18億元,年增率僅1.25%。報導稱,由此來看,國內旅遊人數和收入並未像官方公布數據來的「亮眼」,顯示內需消費動能仍有所不足。 報導分析,總體來看,五一期間消費情況也不是很好,與春節消費和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呈現的低迷趨勢基本相符。4月份PMI分類指數中的從業人員一項續創新低,來到47.2,仍低於50的基準值之下,顯示就業情況仍在惡化。 究其原因,首先在於服務業的供給能力不足,限制了服務消費的整體增長空間。 另一個關鍵問題,2019年雖然有增值稅減稅和個稅減稅,但若居民對未來預期悲觀,其首選行為是增加儲蓄、減少消費,自然對五一長假消費動能難有提振之效。 報導並稱,旅遊服務因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限制,對外開放不足,市場化程度不高,也成為旅遊收入未能大幅增長的主因。沒有市場化就沒有效率,缺乏效率就沒有消費。最終結果就是,國內旅遊市場的總量增長空間受限,服務消費本應該是拉動經濟的新引擎,但是提前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