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逾9成女性陷骨鬆風險 近半數忽略關鍵檢測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再次與「最可愛婆婆」鍾欣凌攜手推出母親節版趣味梗圖,透過寓教於樂圖像與文字提醒民眾牢記骨鬆症狀。(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再次與「最可愛婆婆」鍾欣凌攜手推出母親節版趣味梗圖,透過寓教於樂圖像與文字提醒民眾牢記骨鬆症狀。(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根據一份針對40-65歲女性進行之最新骨質疏鬆症認知調查顯示,1000位受訪者中,高達92.1%之受訪者具罹患骨質疏鬆症高風險群特質,但逾4成受訪者得知骨鬆嚴重性後,卻仍認為不需進行骨質密度檢測。此外,超過6成受訪者也未曾安排或陪伴媽媽進行骨質密度檢測。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國立陽明交大附醫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醫師指出:「目前最精密的骨質密度檢測儀器是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儀器在台灣普遍性高,檢測流程也很快速,但大約每一百位台灣民眾只有一位檢測過,與美國每四位民眾就有一位檢測過,檢查比率偏低。」

根據此份骨質疏鬆症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對於自己出現骨質疏鬆症常見的「駝矮痛」症狀時,會立刻就醫的受訪者比例明顯偏低,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分別是「變矮」(11.1%)與「駝背」(16.0%)兩個症狀,值得注意的是,有11.4%的40-49歲女性曾因跌倒發生過骨折狀況,比例竟高於50-59歲女性(8.6%),顯示骨鬆並非老年人專利!有近8成(76.6%)受訪者知道骨質密度檢測可確認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卻僅有不到1成(9.8%)的受訪者於半年內曾進行過檢測。交叉分析顯示,發現自己是骨鬆患者的女性逾六成(65.4%)會安排媽媽接受骨質密度檢測,然非骨鬆患者的女性卻僅有3成會為媽媽安排骨質密度檢測,顯示女性自身相關經歷能夠讓其更加重視家人健康。

黃駿豐醫師指出:「國人自行至醫院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的比例並不高,駝矮痛症狀一般人會覺得是正常老化現象,不會把身體上的疼痛聯想至骨質疏鬆,即使是骨頭有症狀而去檢測的國人比例也是少數。曾有一位患者是退休老師,平常最大樂趣是陪孫子玩,沒想到有一天如往常抱起孫子時,腰部突然劇烈疼痛,就醫後才驚覺自己是壓迫性骨折,已經是嚴重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通常將「T值」作為診斷依據, T值若大於-1,代表骨量是正常的;T值介於-1~-2.5之間,代表骨量不足:T值若小於-2.5,就可以診斷病患有骨質疏鬆症。

由此份認知調查了解到不少民眾認為骨質疏鬆症「能預防卻不能治療」,對此,黃駿豐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可以被治療的,目前的治療方式越趨完善,相較之下,使用藥物治療的民眾更能減少骨折發生率。治療藥物有多種選擇,常見的兩大作用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種。」對抗骨質流失主要為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的溶蝕;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主要為刺激造骨細胞,達到骨質增生作用。

黃駿豐醫師進一步說明:「嚴重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常見骨量極低與骨結構惡化,或兩種情況並存的情況。隨著醫療發展進步,新一代的骨質生成藥物,已經可以兼顧到促進骨質生成與對抗骨質流失,可為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希望降低再次骨折風險的患者,提供另一種積極的治療選擇。」提醒50歲以上的民眾更須注意『三高一低』,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因缺少賀爾蒙,每年骨質密度會流失3%,在檢查三高之外,更要注意骨質密度是否過低。民眾可透過骨質疏鬆症常見三大症狀「駝矮痛」進行自我檢測,若有相關症狀,建議諮詢專科醫師,若及早發現並前往相關院所進行骨質密度檢測,後續遵循醫囑積極配合適當藥物治療,都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預防骨折情況的發生。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娛樂圈樓王是「他」! 脫手賺7425萬...再砸「1.3億買豪宅」
帥哥走鐘變大叔!威爾史密斯脫衣「肥肚溢出內褲外」 網捂眼:好像枕頭
小甜甜爆「水腎宮縮」衝急診 懷胎7月忍痛不開刀:全力保住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