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會議今開幕 六議題聚焦

大陸「兩會」登場,全國人大會議今(5)日開幕,將審議通過中共20大後最重要的人事案,以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草案。

今年全國人大會議有兩個重要看點,一是,人大開幕式上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會公布今年大陸的經濟成長目標,這是最具代表性的大陸經濟預測;第二是,因應疫後兩岸交流,大陸會提出哪些對台政策。觀察今年兩會,可聚焦六大議題,進一步解讀分析。

  

解讀一、大規模機構改革將至,中國將走向「強黨弱政」

中共中央研擬出機構改革方案,分四大部分:中共中央機構、國務院機構、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組成機構、事業機構和群團機構,其中國務院機構需經由人大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會在兩會後公布改革方案,其他組織則依既定原則和方向進行。

大陸機構改革方案「以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統領,深化重點領域機構改革」,顯示這次機構改革整併會將往「強黨弱政」的趨勢轉變。

解讀二、一旦國家統一委員會捲土重來,兩岸統一時程不遠

這次機構改革在兩大背景下進行,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也是中共20大定下的最高政治目標。

為了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機構改革也有一說,將2018年曾經討論過的整合國台辦、港澳辦等單位,設立國家統一委員會,以彰顯國家統一、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如此一來,會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大陸旅美政治學者鄧聿文受訪時說,如果真的要成立安全統一委員會,則「預示北京考慮的統一,未來幾年有很大機率要有結果!」很可能牽動後續兩岸關係的發展,值得關注。

人事方面,這次涉及的主要變化有國家主席和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和副總理、國務委員、政協主席和副主席、人大委員會、最高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院長、中央軍委主席等,意味在20大上位的「習家軍」將全面接掌重要職位。而李克強留下的國務院總理工作,則由習近平親信李強接手。

解讀三、沒有李強經濟學,何立峰仍領銜經濟國師

李強上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說,外界會寄望以李強過去在浙 江、江蘇、上海做過一、二把手的背景,宣布親商、重視民營經濟的政策,「但現在環境下,都會以習的意志為意志」。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直說「中國大陸的總理本身就是強而有力的執行者,從來不是決策中的拍板者,以前沒有李克強經濟學,以後也不會有李強經濟學!」。他指出,中共經濟決策上最高的機構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財經委員會,委員會主任是習近平,辦公室主任現在叫劉鶴,未來會是何立峰。

解讀四、新專家內閣,致力發展抗美新技術

至於新一屆政府的領導班子,劉孟俊分析,20大選出的政治局委員,有好幾位是軍工背景的國企負責人,從中可看出新內閣不會是傳統觀念中的「財經內閣」,而是側重在產業政策的「專家型內閣」,藉以發展「新型舉國體制」。

李強是否會像李克強一樣成為弱勢總理,尚不可知,但李克強5日在人大開幕式中最後一次提出的政府工作報告,如何為預測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則深繫全球投資人的心。

從宏觀面,張五岳分析去年大陸給出的經濟成長數據是5.5%,但整年核算下來,只實踐了3%,還低於全世界水準,這在大陸改革開放後是極罕見的情況。如果連續再出現預測與實際表現有大落差,「顯然會有問題,」張五岳說,因此今年公布的經濟成長目標應該會精準些,也更具參考價值。

解讀五、穩經濟一環,疫後兩岸交流經貿為主軸

至於今年中共對台政策的主軸,張五岳認為,還是會以「和平」為基調,這次「兩會」也不致有大變化。

從人事安排上,中共前中聯辦主任宋濤67歲擔任國台辦主任,張五岳認為,這顯示對台工作受到重視,宋濤也可望在北京「兩會」升任政協副主席,這對跨部會協調都有幫助。

解讀六、黨建在陝西非公企業試點,台商請小心

「黨建」也是機構改革中的一環。在大陸,向來由「黨管」一切,張五岳說,共產黨透過這種方式牢牢掌握民企,台商未來是否也會成為被「黨建」的對象,將是隱憂。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國旅變窮遊?南部玩2天只能花3千住破旅館 他傻眼:還是日本好
8年被初戀女友「戴4頂綠帽」 工程師千字文痛揭血淚愛情故事
他年收3百萬只敢對1千萬房下手 眾人推「這樣買」賺很大
65歲以上長輩5成過重+肥胖問題 醫解析「老年肥胖」風險

更多相關新聞
罕見!陸政協主席汪洋報告 今後工作建議隻字未提對台
汪洋任內最後工作報告 稱「發揮鬥爭精神」捍衛國家主權
中國「兩會」登場 將確認新執政團隊
政協報告對台著墨不多 陸學者:政策無大幅變化
「中國特色」閉環採訪 記者集中隔離驗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