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天橋上的魔術師》耗資2億 台韓團隊重現中華商場榮光

《天橋上的魔術師》重現中華商場繁華景象,勾起無數人回憶。(公視、myVideo提供)
《天橋上的魔術師》重現中華商場繁華景象,勾起無數人回憶。(公視、myVideo提供)

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費時5年、耗資2億元製作10集,是截至今年農曆年前,單集製作費最高的台劇。

該劇由編導楊雅喆率領美術指導王誌成等金馬團隊打造,韓國、台灣視覺特效跨國合作,重現中華商場風華。故事從家人、朋友情感切入,帶觀眾逐步探索奇幻、深沉的核心意念。

吳明益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以台北1992年已拆除的「中華商場」為背景,描述某日商場天橋上出現一位神祕魔術師,吸引當地孩童,他講著難以參透的話語,似乎在預言這群人將面臨的悲歡離苦。全書從10則互有關聯又各自獨立的短篇故事,帶讀者遊歷商場景物、旁觀人事,情節虛實夾雜又蘊含文學詩意。

《天橋》劇集改編自吳明益同名小說。(翻攝自博客來網站)
《天橋》劇集改編自吳明益同名小說。(翻攝自博客來網站)

公視2016年底取得《天橋上的魔術師》小說授權後,先請編劇蔡宗翰與劉梓潔寫成10集劇本,2018年初以1.55億元預算徵求製作團隊,最終由編導楊雅喆領軍的金馬團隊出線,重新改寫劇本。他攜手美術指導王誌成、攝影陳克勤、造型設計王佳惠等堅強的幕後陣容,於去年10月完成製作,今年2月20日同步於公視及myVideo首播。

電視劇起家的楊雅喆,曾以《血觀音》獲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他表示:「時隔13年又重回戲劇,執導《天橋上的魔術師》,是因為對故事角色的童年生活有情感連結,中華商場附近也是製作人劉蔚然從小生長的地方,我們評估後,決定一起『撩落去』。」

楊雅喆(左)費時1年重新編劇《天橋》,美術指導王誌成(右)花3個月打造中華商場,工程浩大。
楊雅喆(左)費時1年重新編劇《天橋》,美術指導王誌成(右)花3個月打造中華商場,工程浩大。

楊雅喆捨棄公視已開發好的劇本,與蔣友竹、吳季恩、陳虹任等人費時1年重新編劇,將原作橫跨30年的劇情,聚焦在解嚴前後的孩童與青少年主角群,以易產生共鳴的家庭情感切入,延伸出鄰里關係,譜出80年代浮世繪。

「中華商場當年聚集大江南北的人,極富時代與歷史意義,透過外省、本省、客家族群家庭中使用的多元語言及生活習慣,展現全面性的台灣。每個家庭成員的背後都有故事,將這些人的狀態在單集戲中深入描寫,符合原著『眾生相』的精神。」楊雅喆說。

《天橋》另一項大工程是再現中華商場。楊雅喆直言:「最終決定搭景,是因為若讓小孩想像身處在一間皮鞋店,其實只是在特效的藍幕前演出,效果一定不如身歷其境的好。」

為此,美術指導王誌成率領製景、陳設、木工、質感等近300人的美術團隊,費時3個月、耗資8,000萬元搭景,重現商場、天橋等建物外觀,甚至完整建構50間、2至3坪的店面及住家。顧及4K攝影機呈現出的高畫質,牆面開關、插座、瓷磚等細節都力求還原實景。

王誌成指出:「搭景時無法預設鏡頭如何走位,更不可能在現場問導演要擺什麼?所以陳設得擺好擺滿,甚至小朋友往店裡鑽,鏡頭跟進去都不會穿幫,所到之處皆可拍,讓導演、演員能盡情發揮。」

 「唐先生的西裝店」在劇中融入美學元素,並擴大場景,增加朱軒洋(左)、港星袁富華(右)的互動情節。(公視、myVideo提供)
「唐先生的西裝店」在劇中融入美學元素,並擴大場景,增加朱軒洋(左)、港星袁富華(右)的互動情節。(公視、myVideo提供)
劇集真實還原中華商場具代表性的「點心世界」店面。
劇集真實還原中華商場具代表性的「點心世界」店面。
美術團隊細節做到位,準備各式復古廣告貼紙。(公視、myVideo提供)
美術團隊細節做到位,準備各式復古廣告貼紙。(公視、myVideo提供)

劇中除了還原「點心世界」「佳佳唱片」等當年具代表性的店面,也考量劇情需求,揉合現代美感。王誌成以原著中的一篇「唐先生的西裝店」為例:「西裝店是對半隔開、僅3坪大的狹窄空間。我們針對劇情、人設做修改,空間加大,刻意融入英式雅痞風。一則凸顯80年代台灣人對香港電影及流行文化的嚮往,也形成強烈對比,增加神祕感。」

《天橋》請到奉俊昊御用特效指導李顓珩,擔任視效總監製,統整商場周邊景物合成。

然而美術場景占原製作預算的一半,造成後期特效動畫資金不足。公視對外募資後,將總製作費從1.55億元增至2.03億元,由公視、台灣大哥大myVideo共同出品。

《天橋》結合韓國「4th Creative Party」,以及台灣「轅年視覺」等特效團隊,請到韓國名導奉俊昊御用特效指導李顓珩,擔任視效總監製,統整商場周邊景物合成,包括圓環、天橋、鐵道、新生戲院等環境,以及斑馬、石獅子等動畫特效。

演員站在天橋上表演,天橋以外的世界由後期動畫重新構築。(公視、myVideo提供)
演員站在天橋上表演,天橋以外的世界由後期動畫重新構築。(公視、myVideo提供)

王誌成表示:「前置期,美術、攝影、動畫要共同規劃後製的鏡頭總量,美術多做、動畫就能減少;攝影鏡頭穿幫,動畫費用就會增加,三方不斷拉扯。尤其天橋環境合成工程最浩大!美術要先建立環境圖,動畫再把中華商場、圓環周邊房子一間一間蓋回去。」

前導預告釋出後,中華商場頂端偌大的「National國際牌」立方體招牌、雙線道天橋、圓環鐘塔都赫然矗立,魔幻氛圍引人入勝,勾起觀眾的童年回憶。

楊雅喆(左)透過2個月訓練選出劇中國小生演員,表現自然令人驚豔。(公視、myVideo提供)
楊雅喆(左)透過2個月訓練選出劇中國小生演員,表現自然令人驚豔。(公視、myVideo提供)

劇中的青少年主角為高中與國小生,楊雅喆為吸引年輕觀眾,篩選出一組高顏值年輕演員,另在試鏡時以聊天和玩遊戲的方式,挑選出表達能力強的國小生。透過每週2次、共2個月的訓練課,最終選出朱軒洋、宋柏緯、盧以恩等人飾演高中生,以及「小不點」李奕樵、「阿蓋」羅謙紹等國小演員。

楊雅喆形容:「演高中生的職業演員表現不差,但國小演員吸收力更強。這一代的小孩已經跟《囧男孩》時期不同,可以在YouTube自學才藝,敢於展現天賦。有時甚至不用了解台詞含意,也能演得煞有其事,表現又純真自然,讓職業演員很有壓力。」

魔術師莊凱勛(右)與飾演「小不點」的李奕樵(左)在劇中有許多有趣互動。(公視、myVideo提供)
魔術師莊凱勛(右)與飾演「小不點」的李奕樵(左)在劇中有許多有趣互動。(公視、myVideo提供)

貫穿全劇的魔術師,楊雅喆相中金鐘視帝莊凱勛:「魔術師的台詞最不自然,如『你會記住的,往往不是你眼睛可以看到的』,一般人講會覺得很做作,但科班出身的莊凱勛不但能掌握,還能操控國、台、客語。」

《天橋》看似輕鬆,實則探討生死議題,最終傳達「消失」的核心精神。

《天橋》看似輕鬆、充滿青春元素,實則醞釀探討生死、白色恐怖等嚴肅議題,最終傳達「消失」的核心精神。楊雅喆認為:「如果一樣東西在你身邊,你卻不愛它,它就跟死了一樣;可是它不見了,有一天你想起曾經擁有它,它的消失才代表存在。就像中華商場,如果不拆掉,現在一定又臭又髒,正因為拆掉了,大家才會想念它。」

更多鏡週刊報導
【全文】《阿紫》記錄台越婚姻 吳郁瑩低預算捕捉底層脈動
【全文】四大影城聯手文策院 伯樂影業產官合拓國片利基
【全文】官民投入VR內容產製 沉浸式劇場摸索商業模式

更多影劇新聞
咸素媛痛認母子戀婚變想挽回 小18歲富二代老公終於回應
婚變瘋傳半年 李玟曬「一家四口照」打臉 燦笑好幸福
納豆罕曬「親媽長相對比照」 粉絲驚嘆:根本同一人
助徒兒買房 沈嶸豪撒99萬頭期款
韓國素人燒酒代言人爆紅 網友:比秀智還美

今日娛樂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