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疫情重挫美頁岩油 台灣4大債券基金曝險破兆

疫情衝擊全球股市,就連一向穩定的債市也遭波及。
疫情衝擊全球股市,就連一向穩定的債市也遭波及。

新冠肺炎全球蔓延,航空、觀光業一片哀號,石油需求大減、油價應聲下跌,讓美國頁岩油公司爆發倒閉潮,使得能源債違約風險大增,全球債券市場再度拉警報;此外,大陸房市也面臨衝擊,本月有逾21億美元的到期債要償還。本刊調查,由於美國頁岩油公司和大陸地產商是全球高收益債的主要發債者,這也讓全台賣最好的4大境外高收益債基金瀰漫危機,這4檔基金持股垃圾債比例過半,且大量持能源債、地產債,讓台灣破兆資金面臨曝險。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截至本週一(3月9日)已造成全球超過11萬人被感染,超過3,800人死亡,連帶重挫全球股市,美股期貨週一更大跌逾千點,亞股全倒,航空股、觀光股、能源股重挫。

 

能源業瀕危 國人無警覺

全球股市受新冠肺炎衝擊,表現慘淡,豈料,一向是資金避風港的債市也狀況頻出,今年1月本刊曾報導,中國債市暗藏危機,沒想到,過去被視為穩定的美國債市,也烏雲罩頂。

本刊調查,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美國頁岩油公司和大陸地產商今年得要面臨經營、財務的雙重危機,由於大陸地產商和美國頁岩油公司是高收益債的主要發債者,光是美國頁岩油公司就占整體高收益債市場的一成五,讓台灣購買高收益債基金的投資大眾猶如懷抱二顆炸彈。

美國頁岩油公司因油價暴跌,面臨經營和財務雙重危機。(達志影像)
美國頁岩油公司因油價暴跌,面臨經營和財務雙重危機。(達志影像)

據EPFR Global資料顯示,截至上週二(3月3日)為止,全球最大的二檔高收益債ETF安碩iBoxx高收益公司債ETF、SPDR巴克萊高收益債ETF,總計被贖回近5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02億元),這二檔高收益債ETF因能源產業持債比都超過一成,因此爆出大量贖回潮。

德意志銀行統計,2月底投資人光是單週從垃圾債ETF就抽回7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183億元),創單週史上新高紀錄,德意志銀行信用策略師Craig Nicol更警告:「美國垃圾債中,已違約或非常可能違約的等級已超過一成,創下3年來新高。」

一名金融業高層說,國外投資人明顯已對能源業的前景憂心忡忡,也讓資金快速撤出能源業的高收益債市場,「弔詭的是,台灣投資人卻都懵然不知,我打電話去問我的業務,他居然告訴我:『沒關係,現在正好逢低進場,可以加碼攤平。』」

 

高收益債券 低風險包裝

根據境外基金資訊觀測公開平台資料,台灣投資人持有境外前四大高收益債券基金總計突破1兆元,分別是: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基金A2股美元不配息、安聯收益成長基金--AT累積類股(美元)、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債美元A(acc股)、鋒裕匯理基金新興市場債券A美元不配息。

本刊調查發現,這四檔基金持股垃圾債的比例近半,以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A2股為例,國內投資人持有金額高達4,527億元,占整體基金規模63%,但垃圾債持比達62%,前十大投資產業中,以能源業,也就是石油業占最高、達0.37%,主要持債是美國垃圾債,以頁岩油比例最高,相當驚人,「一旦美國頁岩油公司撐不住,債券恐有違約風險,投資人要面臨基金淨值減損的危機。」一名投信投顧業者分析。

美國債市因頁岩油公司爆發倒閉潮,垃圾債違約率也飆高。
美國債市因頁岩油公司爆發倒閉潮,垃圾債違約率也飆高。

「金融業為賺取高利潤,理專為抽高佣金,大力推廣高收益債基金,這些本質根本是高風險的垃圾債基金,卻被包裝成低風險、高利率的基金,投資人因每月能領取高額配息,根本無感,等到贖回時,才發現老本已賠掉。」該名業者憂心忡忡地說。

面對高收益債券基金的潛藏風險,投資人陳先生相當緊張,他手上剛好持有安聯收益成長基金--AT累積類股(美元)這檔基金,「我2月底去看,突然發現,淨值掉了10%,想說發生什麼事?理專根本沒說,投資標的是什麼,哪知道竟然踩到垃圾債。」

陳先生所購買的安聯收益成長基金--AT累積類股(美元)是一檔股債平衡型基金,攤開說明書可發現,投資區域以美國為主達96%,資產配置股票約3成、債券近7成。

安聯投信指出,該檔基金投資比例分布在成長股、可轉債與高收益債,高收益債違約率仍偏低,疫情爆發後,也有密集追蹤企業獲利和產業展望,由於是平均分配,長期投資來看,有自動低買高賣的效果。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表示,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債美元A(acc股)現階段已經側重新興市場公債,落在投資級信評,不像企業債有比較高的債信風險。

台灣4大垃圾債基金淨值走勢圖

  1. 註:淨值統計到3月5日
    註:淨值統計到3月5日
  2. 註:淨值統計到3月5日
    註:淨值統計到3月5日
  3. 註:淨值統計到3月5日
    註:淨值統計到3月5日
  4. 註:淨值統計到3月5日
    註:淨值統計到3月5日

 

石油破產潮 航空先遇災

釀成這波債市風暴的主因是石油業面臨破產潮。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球航班取消、工廠關閉,航空業面臨雪崩般情境,英國廉航Flybe上週四宣布破產,華航對主管減薪一成不夠,接著又對員工發公開信,呼籲員工主動休假,各地機場更是唱空城。

航空業成為疫情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接著倒楣的就是石油業,由於原油需求降到低點,油價因此慘遭破壞,週一上午國際油價直接崩跌三成,每桶只剩31美元,早就跌破美國頁岩油每桶生產成本50美元(約合新台幣1,500元),成為賣一桶賠一桶的慘況。

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頁岩油公司還得面對財務困境,由於美國頁岩油公司多是透過借貸、募資方式成立,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頁岩油公司從今年起的2年內,陸續要償還達1,37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1兆元)的債務。

英國廉航Flybe不堪疫情影響,宣布破產。(翻攝自 YouTube)
英國廉航Flybe不堪疫情影響,宣布破產。(翻攝自 YouTube)

美國頁岩油公司高達4兆元的債務中,部分屬於高收益債,對比美國知名信評公司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調查結果,美國能源業有57%、約49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兆元)的高收益債將在2年內到期。

更糟糕的是,據美國知名律師事務所Haynes and Boone統計,全美已有409家頁岩油公司宣布破產,《彭博資訊(Bloomberg Intelligence)》信用分析師 Spencer Cutter也警告,「這讓本來就很糟的情況更加惡化,接下來可能會出現一波破產潮。」

 

大陸地產商 恆大未爆彈

不只是美國頁岩油市場岌岌可危,高收益債的另個主要發債者大陸地產商,情況也不樂觀。彭博警告,今年3月大陸地產商將有2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30億元)的債券到期,讓大陸債券市場拉警報。

為解決到期債問題,大陸知名房產商恆大地產開出第一槍,今年1月恆大發行2筆10億美元的公司債,年利率最高達12%,是一般高收益債報酬率6%的一倍,用來「借新還舊」。

不僅如此,恆大還宣布旗下613個銷售的建案全部75折出售。大陸房地產業者分析,恆大會降價是因資金壓力,根據大陸金融圈統計,恆大今年面臨到期債的總額比過去3年加總還多。

大陸最大的地產商恆大受疫情衝擊,旗下建案乾脆直接打75折賣。(東方IC)
大陸最大的地產商恆大受疫情衝擊,旗下建案乾脆直接打75折賣。(東方IC)

攤開恆大財報,截至去年6月底,恆大債務達1,1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47兆元),其中有46%的債務會在今年6月到期,換算下來,恆大今年6月要還出約53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6兆元),也難怪恆大緊張。

不過,要緊張的不只是恆大,一名投信投顧高層警告,鋒裕匯理基金新興市場債券A美元也踩到恆大這顆未爆彈,投資人得要小心因應,「以免賺了利息,賠了本金。」

據境外基金資訊觀測公開平台資料顯示,該檔基金持債比高達93%,國人持有金額達2,534億元,前十大債券標的中,赫然可見恆大地產2025年到期公司債,持股約1.29%。

 

蠻牛許家印 掏糞工翻身

恆大地產去年擠下碧桂園、萬科,拿下中國地產開發商龍頭寶座,今年61歲的許家印,身價達人民幣2,500億元(約新台幣1.07兆元),被胡潤票選為《2019胡潤全球房地產富豪榜》第一名,成為全球地產王。

出身河南周口農村的許家印,自幼家境清貧,還曾當過「掏糞工」,他靠著努力就學翻身,一度成為國營企業的鋼鐵廠廠長。1992年,許家印跑去深圳,從連鎖商店業務員做起,替公司獲利上億元,薪水僅1.3萬元,和老闆要求加薪被拒,於是辭職,在廣州創業,成立恆大。

恆大老闆許家印個性敢衝,也讓恆大負債比高達8成。(東方IC)
恆大老闆許家印個性敢衝,也讓恆大負債比高達8成。(東方IC)

據陸媒報導,剛創業的許家印,為省錢,還一度吃發霉的饅頭充飢,甚至窩在朋友家的走廊住3個月。靠著敢衝、蠻牛的個性,許家印讓恆大在3年內就擠入廣州前十大地產,他的下屬曾說:「接到老闆打來的電話,如果響了30秒沒接,就要罰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恆大也在許家印帶領下,變高槓桿公司,去年負債率逾8成,是大陸負債比最高的房地產商,也讓恆大一直有資金緊張的問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升高,全球債券市場也開始拉警報,金融業高層建議,投資人要審慎檢視手中資產配置,由於台股防疫有成,加上台商回流、中美貿易戰、外資湧入等情勢下,新台幣強勢升值,台股表現相對穩健,投資人可考慮落袋為安,或選擇進可攻、退可守的台股,以持盈保泰。

新聞小辭典 債券

債券是政府、公司或金融單位為籌措資金而發行,目前市場上主要有政府公債、金融債和公司債3種,以政府債風險最低,收益也相對低;公司債風險最高,相對收益也高。一般民眾買債券最重要的是了解風險,也就是確認違約率,接著才是看殖利率。

高收益債是市場上俗稱的垃圾債,或投機等級債券,一般是企業為籌資或合併或償還銀行貸款所發行債券,通常信用等級低於BBB級,為彌補違約時造成的損失,收益通常比國債或其他信用等級高的債券好,近年報酬率約6%,甚至有的收益高達10%,同時因為收益高,也吸引不少投資人購買。

更多鏡週刊報導
【全文】獲蘋果加持 萬家香第三代跨足太陽能
【達人理財】大口咬住主升段 技術派大師狠賺3億絕活
【理財最前線】儲蓄險變貴不划算 退休族跟著美日養老基金做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放無薪假企業數 創9年新高
團客剩1成 旅遊業嘆死豬不怕滾水燙
全球救市總動員 動盪仍將持續
陸、韓成衣斷貨潮 服飾商圈業績砍半
彰化工業斷料 中市糕餅少賣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