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方向不變 自貿協定崛起

工商時報【陳昱光╱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戰形成關稅壁壘,反全球化現象似有增溫現象,但多數學者仍認為全球化仍會持續推動,各國簽署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將是發展趨勢。陳?表示,國際貿易是在互利共榮之下發展,全球供應鏈、價值鏈都是命運共同體,不應為了單國利益傷害到全球經濟,台灣必須要戒慎恐懼,了解自己地位,從經貿趨勢變化中積極爭取台灣利益。 中美新冷戰再起,王伯達說,放眼近年全球發展,包括英國退歐,巴西選出右派總統,再再顯示出反全球化趨勢興盛,對於全球化發展可能造成短期影響,美中貿易戰也只是長期全球化的一個小摩擦,其核心問題還是要爭取貨幣主導權,而區域貿易協定、雙邊貿易協定會越來越多,也是台灣下一步要思考的方向。 杜紫軍說,美對中國大陸採取經濟、科技等制裁,中國當局則小心謹慎,保守回應,但預期不會改變既定政策發展步調,且中國大陸派遣副總理及副部級代表赴美,爭取和解條件,同時引導人民幣預先貶值,加速在美國以外區域經濟整合腳步,降低出口傷害。 沈筱玲表示,從美加墨協定談判過程中,可以看出自貿協定仍在持續協商,從大方向來看,貿易戰只是全球貿易自由化其中一個小波動,最後還是要走到全球化生產,但台灣較缺乏談判舞台,如何加入全球區域組織將是政府一大課題。 吳中書點出,中美貿易糾紛沒辦法改善美國本身的貿易赤字,代表其中有些國家可以取代中國出口的地位,成為有利台灣產業布局新機會,而雙邊、多邊貿易協定持續出現,主因在於WTO有許多規定相當模糊,成員間不容易達到共識,預期未來會有更多自貿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