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拚生子!不只台灣催生,這些國家也搶救不孕

行政院長蘇貞昌催生了!今日(5/6)行政院大張旗鼓頒布五大政策,想要洗刷「台灣是全球生育率最慘」的紀錄。其實不只台灣加碼催生政策,各國也拚生子、紛紛提高補助,「搶救不孕大作戰」正在全球開打!

台灣又拿下一項「世界第一」!但這卻讓人開心不起來。美國中情局(CIA)甫公布全球227個國家與地區的「2021年總和生育率(fertility rate)預測數據」,台灣被列為低生育率「第一」的國家。一時間,寫著台灣人「不願意生」標題,再度充斥各大新聞版面。(延伸閱讀:CIA認證生育率全球最慘!卜睿哲:台灣人的三種選擇都救不了「少子化」

但若據此武斷直言,台灣人都不想生,那對正遭受不孕症所苦的民眾,就有失公允了。

國際催生的兩大政策:診治不孕、補助多元族群

人口高齡與少子化已成普遍的國際現況,多國均大張旗鼓要「鼓勵生育」。然而,如今的「國際催生潮」,開始將眼光從嘗試說服「不婚不生族」提高生養意願,轉而聚焦關注有生育意願、卻難以如願的「不孕族群」。

統觀這些「讓想生的人生得出來」的拚催生策略重點有二:一是把不孕當作「疾病」,由政府統合醫療資源、提供必要協助來診治;另一個重點是強調任何人皆有「組織家庭」的權利,追求催生應納入更多不同族群。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不孕症是一種「病症」(disease),這種病症同時影響男性和女性,清晰的定義已是許多國家認定的標準:長達12個月進行不受保護的性行為而仍無法受孕,就符合定義。

根據統計,不孕症對男女性的影響是平等的,在所有不孕症的案例當中,男性因素大致和女性因素相同,各占50%。

蘇格蘭》試管嬰兒可三次免費

究竟各國有哪些催生政策?

既然是病症,許多國家開始把不孕症納入醫療保險,以助孕最常見的「試管嬰兒」技術來說,當愛爾蘭不孕者仍在期待政府善意,蘇格蘭想要懷孕的人,已可免費接受三次試管受孕。

歐洲之外,以色列和澳洲等國也給人工試管部分或全部的貼補,至於在杜貝所在的加拿大,情況則因地區而異,安大略省全額資助一輪的人工試管費用,至於其他省份則享有不同比例的稅額扣抵。

人工受孕。張智傑攝
人工受孕。張智傑攝

人工受孕。張智傑攝

西班牙》打開「受孕旅行」市場

另外值得一提的國家是西班牙。

西國醫療觀念開放,是歐洲最早以政府面對不孕症的國家,由於西班牙捐贈卵子的人很多,而早從2006年開始,該國18歲以上的女性即可接受助孕幫助,其中包括人工授精和試管,50歲的女性也同樣可獲得治療機會。

西班牙開放的風氣,讓同性或單身女性不用太擔心歧視。特別是由於該國醫療費用相對低廉,近年更成功打開「受孕旅行」市場,吸引鄰近的法國和英國人,獲得不少無法負擔高額人工受孕費用的人青睞。

只不過,西班牙和捷克等國家雖然手術較便宜,相關問題也不小。前往外地進行手術,除了要負擔機票等旅費外,由於國情差異,患者要忍受較高的壓力,而且,相關的後續追蹤也相對不容易。

英國》成立「人類生殖及胚胎學管理局」

以臨近愛爾蘭的英國為例,為妥善照顧不孕症患者,該國成立英國人類生殖及胚胎學管理局(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掌理相關任務,確保助孕中心和研究機構彼此合作,提供轄下免費、清晰的助孕資源相關資訊。

日本》2004年就開始補助試管嬰兒

而在日本,同樣面對法規和醫療資源使用效率的問題。為挽救生育率,日本政府早在2004年開始補貼「試管嬰兒」的費用,由於社會壓力導致的不孕症案例眾多,日本是「試管嬰兒」手術最盛行的國家。

但同時,雖然治療不孕的醫療機構樂於生意興隆,卻往往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不願開藥效較強的藥物給患者。這樣一來,讓日本成為全世界試管嬰兒手術最盛行的國家,卻也同時是成功率最低的國家。

為了讓搶救催生的醫療資源得到善用,民眾擁有更透明的不孕醫療資訊,日本政府正研擬修法,讓不孕醫療機構的資訊夠透明。

納入多元族群!「成立家庭」是基本人權

想生卻生不出來,不孕症患者除了經濟和醫療問題,生活周邊對不孕症的不夠理解,也讓他們得面對如影隨形的壓力:「到底是你的問題還是他的問題」「試管嬰兒要花多少錢?」一如「你有沒有交往對象」,已成為台灣適婚年齡最怕的過年問題,為免除不孕帶來的心理壓力,參加「寶寶受洗」會被問到的「生子」問題,讓不少不孕患者拒絕類似活動。

不孕問題導致心理壓力到底有多嚴重?美國一項研究指出,不孕症婦女焦慮、沮喪的程度,往往不下於罹患癌症、高血壓或心臟疾病的患者,且高昂費用帶來的壓力,更會助長焦慮和無助感。

也因此,除了在財務上和醫療上支持不孕症患者,愛爾蘭國立婦幼醫院(National Maternity Hospital)的溫非爾德(Mary Wingfield)教授就強調,幫助不孕的政府服務,要處理的面向很複雜,「政府也應該帶頭,讓社會了解,不孕症的成因讓更多人願意體諒。挽救不孕症的努力,應該站在『成立家庭』是普遍人權的高度來看。」

Unsplash by Eric Froehling
Unsplash by Eric Froehling

Unsplash by Eric Froehling

美國》伊州擬納入單身、LGBTQ的生育權

此外,像是有資格獲得政府不孕症補助資格的議題,在英國,交往中的同性戀婦女,可接受精子捐贈和免費的試管嬰兒,單身婦女則無法享受這項福利。

就在今年4月,美國伊利諾州眾議院排程立法,要擴及擴大不孕症的適用族群,將單身女性、廣泛的非異性戀(LGBTQ)夫婦,以及遭受醫療問題的婦女都納入。

從愛爾蘭到加拿大,有錢才有「生機」

多國積極催生,但有些國家仍在等待,例如遠在歐洲外海的愛爾蘭。

2019年,該國政府承諾要貼補試管嬰兒在內的助孕措施,但兩年多過去,政府遲遲未履行承諾,讓等著要生孩子的人很焦急。

為什麼政府貼補很重要,高昂的人工受孕費用是主因。在台灣,試管嬰兒費用大約在10~15萬元之譜,相較之下,愛爾蘭等歐洲國家,做一次試管嬰兒的費用更高達1萬歐元(折合台幣33萬元)左右。催生技術高昂的費用,在過往很長一段時間看起來,像是有錢人才玩得起。

「在加拿大,甚至全世界,不孕治療的首要障礙就是錢,」在加拿大倡議給不孕者更多協助的「加國受孕很重要」(Fertility Matters Canada)執行長杜貝(Carolynn Dubé)說。

杜貝在2015年成立「加國受孕很重要」(Fertility Matters Canada)機構,當時她剛因接受人工試管助孕,成為一位母親。如今,她已有三個孩子。出於自身的經驗,她理解想生育卻求助無門的煎熬,決定站出來。

「不孕導致的心理障礙嚴重,特別對女性來說,更是如此。她們無法維持正常生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給這些想成立家庭的人更多支援。」

不孕議題複雜,心理、社會工程待解套

至於在政府之外,著名的科技大廠臉書和Google,更把幫助員工受孕當成企業責任,由公司負擔員工進行人工受孕手術的費用。

當然,要緩解不孕帶來的痛苦,經濟絕非政府唯一要做的事。以愛爾蘭來說,由於政府的承諾遲遲未兌現,進行人工授精等手術,根本拿不到公衛系統任何幫助,此外,公衛系統遲遲無法統合,也讓等待不孕症手術的人痛苦不堪。

由於愛爾蘭缺乏主管助孕產業的機關,間接導致公衛單位和助孕單位的橫向聯繫不足,體現面對不孕時需要考量法規和專責機構問題,以統合面對患者需求。

從財務貼補到全面性的制度社會,各國想方設法幫助想生而生不出來的族群。陷入新生兒銳減的台灣,是否也能在這個議題上「超前部署」?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更多相關新聞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提高至8成、擴大補助不孕症 預計7/1上路
育兒利多 醫:沒人會因產檢次數變多就想生
政院釋育兒利多 加碼百億經費
職場媽媽九成想逃家喘息 母親節願望:小孩聽話
每天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美國「生育率下滑4%」 創歷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