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熱潮 科技巨頭插旗「播客」市場

台灣數位匯流網記者張庭銉/綜合報導

網際網路數位化,以及智慧手機的普及化,音訊播客(Podcasting)掀起一波波知識付費經濟,這與電台廣播即時而流暢的線性進行模式不一樣,音訊播客(Podcasting)以單元形式的音訊節目提供閱聽人,讓消費者能自主選擇、決定要聽的內容。播客行業在近幾年發展迅速,美國互動廣告協會(IAB)和普華永道(PwC)6月的報告指出,該行業2018年的收入估計約4.79億美元,成長約53%,數據統計自該行業22家最大的發行商對外提供的播客廣告收入。

該報作出市場預測,2019年美國播客廣告收入將增長42%,來到6.79億美元;到了2021年,美國播客的收入累計將高達10億美元。另根據顧問公司Edison Research的報告,截至今年4月,有51%12歲以上的美國人曾聽過播客(1.44億人),比2018年多出2000萬人。

隨著使用人數的攀升,近年不斷成長的播客市場,吸引不少公司發展相關服務,除了深耕播客的蘋果外,據《The Verge》報導,像是串流音樂巨頭Spotify,以及其他的新創公司也試圖了解播客的各個面向,如技術、創作者和平台。

如新創公司Luminary和Himalaya,兩者各籌得1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播客營銷科技公司Chartable 募資150萬美元;一家新的播客創作者基金機構PodFund籌集了230萬美元;傳統音樂產業的大集團,如索尼音樂娛樂公司(SME)也正在進入播客領域

Spotify於2018年10月正式開放podcast相關功能,更計畫於今年砸5億美元用於播客公司的收購,不僅收購內容工作室Parcast和Gimlet Media,還收購創作類應用程式Anchor。

Spotify旗下線上或離線音樂錄製平台Soundtrap也發布了一個專門用於幫助播客創建的新工具。Spotify團隊已經表示將建立其龐大的播客廣告業務,最終播客可能在佔整體事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Techcrunch》的報導指出,Google也在播客主流化的潮流中有所動作,其搜尋引擎為播客編制索引,相關搜尋結果可以直接播放播客的作品與節目,這項功能於今年5月在電腦和行動裝置端上線。

整體而言,也許是Spotify和Google聯手,試圖透過改變播客的產製與傳播模式,打破蘋果多年來憑藉podcast app形成的用戶慣性。在稍早的WWDC大會,蘋果則將iTunes的功能獨立出Apple Music、Apple TV與Apple Podcasts,蘋果獨立出的播客服務app,將如何面對來勢洶洶的各家企業,我們拭目以待。

Podcast一詞由蘋果公司的iPod與broadcast(廣播)組合而成,一般被理解為以數位形式儲存於網路的廣播節目,可下載於攜帶式多媒體裝置(mp3、手機等)或電腦離線收聽。

「播客」對於台灣閱聽人而言較為陌生,而中國大陸的音頻市場(audio market)相當成熟,與歐美播客不一樣,中國的「付費知識型」節目獨樹一格。

在Nieman新聞實驗室近一期的播客節目裡,CNBC中文財經台的資深編輯認為,「西方播客世界一直繼承著Web 2.0的精神……沒有強大的平台來控制開放的播客環境。」

而中國的音頻市場一直以平台為中心,平台的偏好決定了播客獲得推薦的公式,而平台的發展策略取決獲得更多支持的商業模式。他說,很多人對「播客」和「音頻」之間的區別並不清楚,「這就是為什麼當許多人說『中國音頻市場正在蓬勃發展』時,他們可能會想到付費知識、有聲讀物或其他類型的音頻內容而不是播客。

訊息來源:The Verge、Nieman Lab、Techcrunch

圖片來源:TDC NEWS翻拍重製

更多台灣數位匯流網報導
KKBOX結盟日本HMV 搶日本O2O音樂串流市場

【讀者投書】

台灣數位匯流網歡迎各界踴躍發聲,來稿請寄至tdcpress.com@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職業與簡介。本網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之權利,本網不支付稿酬,且文責自負。

【請標明原文出處與原始連結方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