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安全重於商業 歐中脫鉤斷鏈?

馬克宏訪美的焦點之一是「中國的挑戰」議題。(路透)
馬克宏訪美的焦點之一是「中國的挑戰」議題。(路透)

■林泰和

二0二二年進入尾聲,這一年來,除了疫情持續影響世界,俄烏戰爭從二月打到現在,戰火延燒了將近近十個月,迄今還看不到停火的跡象,對地緣政治的衝擊既深且廣,而大國博弈的角力戰也正在改變國際局勢。

俄烏戰爭對地緣政治的影響,已反映在四個面向:其一,後冷戰的和平紅利不見了。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的力量消退,德國經濟發展快速,主要是建立在廉價的能源。但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利用能源當武器,掐住了歐洲的脖子,但相對的,歐洲也已警覺到要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日前,德國就與卡達簽訂了十五年的天然氣供應長約。

印太地區安定 有助歐洲繁榮

其二,和平演變策略失敗。本來,歐美國家希望透過經貿往來,讓獨裁國家逐漸走向民主、開放,但局勢的發展卻是事與願違。今年二月,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戰事;八月,中國大陸發動了圍台軍演;歐洲主要國家對歐陸的俄烏戰事與亞洲的台海危機,是掛勾式的整體看待,並認為環環相扣。

其三,對中(中國大陸)政策全面檢討。美國副國務卿雪蔓、歐盟對外事務部秘書長沙尼諾十二月一日至二日在美國華府舉行「中國議題高階對話」與「高階印太諮商」。雙方發布聯合新聞稿,再次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攸關區域及全球的安全與繁榮。

再看法國總統馬克宏十一月九日發表的最新「國家戰略報告」,就將俄、中列為主要對手,並提及台海現況。法國不僅在亞洲還有屬地、人民、軍隊,而是著眼於印太地區有重要的海洋通路與供應鏈,唯有安定的印太才有助於歐洲的繁榮,而台海穩定尤其重要。

其四,歐洲國家要更為自主。二0一九年時,馬克宏面對當時美國總統川普的專斷獨行,不滿北約完全由美國主導,直言批判北約「瀕臨腦死」,當時就疾籲歐洲國家必須認真考慮要依靠自己力量來保障安全。

歐洲軍事安全 高度依賴美國

如今,俄烏戰事開打後,美國援助烏克蘭的資源,是其他國總和的兩倍多;這反映出歐洲在軍事安全上仍高度依賴美國,以及由美國主導的北約。現在,德國終於決定將國防預算提升到GDP的百分之二(目前占比是百分之一點四)。

德國、法國是歐盟領頭羊,最近一個多月來,國際焦點關注德國總理蕭茲在中共二十大閉幕後,率G7(七大工業國集團)之先,於十一月五日帶領企業家訪問北京。法國總統馬克宏則是十二月一日赴美進行國是訪問,近期內也可能有訪問中國大陸的安排。

蕭茲訪中主要是為了商業利益,德國並不想在此時與中國大陸脫鉤斷鏈。(路透)
蕭茲訪中主要是為了商業利益,德國並不想在此時與中國大陸脫鉤斷鏈。(路透)

蕭茲訪中主要是為了商業利益,德國並不想在此時與中國大陸脫鉤斷鏈。事實上,德中經貿關係密切,中國大陸又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在國際社會扮演了重要角色,德中根本很難脫鉤。

其實,在蕭茲訪中之前,已核准了中國大陸中遠集團入股德國漢堡港,雖然股份占比從原訂目標的百分三十五降為百分之二十九點九;蕭茲訪中後,中方也同意開放BNT疫苗給在中國大陸境內的外國人施打。可見雙方交流往來,已有具體的合作進展。

維繫台海和平 美法持續合作

德國一方面想要在能源進口上分散風險,避免過度依賴俄羅斯,另一方面,蕭茲訪中,想藉經濟強化德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而中國大陸不想太過依賴美國市場,也需要歐洲,近年來也積極發展中歐經貿。從這個角度看,不同對象的「脫鉤」,代表了尋求更自主、更獨立的策略。

馬克宏十一月二十九日赴美進行國是訪問,聚焦兩個議題,一是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法國不滿美國對產業的大量補貼,該法案旨保護美國廠商,卻對歐洲企業歧視,還吸引了歐洲資金大量投入美國市場。但是,美國國會立法是面對全球,為自己國家經濟不會有所讓步。

馬克宏訪美的另一焦點則是「中國的挑戰」議題。美法聯合聲明中,重申維繫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美法兩國會持續協調合作,因應中國大陸對以規則為基礎國際秩序所帶來的挑戰,但在氣候變遷等重要全球議題上,仍會與中國大陸合作。

美國面對的「中國的挑戰」,從拜登政府十月最新公布的國防戰略報告,已將中國大陸視為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安全的最大威脅;而歐洲面對「中國的挑戰」,則從「夥伴關係的競爭者」轉向為「制度性對手」。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十二月一日訪問北京,見了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並重申一中政策。(路透)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十二月一日訪問北京,見了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並重申一中政策。(路透)

友岸外包 重視供應鏈自主性

目前國際地緣政治邏輯,受到疫情、俄烏戰爭與台海圍島軍演的影響,正從自由經濟的比較利益偏向安全問題。一個強調安全與公平的「友岸外包」,重視供應鏈的自主性與相同價值觀,已大不同於盛行數十年、只強調自由貿易與比較利益的「離岸外包」。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十二月一日快閃北京一天,見了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並重申一中政策;習近平則直接表態反對中國大陸和歐盟「脫鉤斷鏈」,雙方同意恢復舉行人權對話,希望能加速解凍中歐投資協定。

美中戰略對抗下,歐洲、北約會進一步鞏固聯美抗中、抗俄?或走向戰略自主?其實,兩者之間互相不衝突。但美國對歐洲戰略自主表示樂觀其成,立場卻也踩得很硬,亦即要求不得削弱北約、不得與北約重複、不與北約脫鉤。由此看來,歐洲要走向戰略自主,除了自己加碼國防預算外,美國因素影響很大。

北約與歐盟理事會都體認到,歐洲經濟繁榮必須有亞洲的和平穩定,談到台灣問題,基於地緣政治、全球高階晶片生產能量,以及民主價值觀,一旦台海發生事情、產生的後果,北約必須要先有評估。拜登已四度表示台灣有事美國會出兵,歐盟國家會有什麼具體的宣示或作為,還待進一步觀察。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