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垃圾難分解 流入海洋造成生態浩劫

海洋垃圾問題到底有多嚴重?隨著人口增加,全球垃圾數量也呈現爆炸增長狀態,預計一年會有300億噸塑膠垃圾,而這些塑膠難以分解,通常都流入海洋,不過這些小型塑膠垃圾並沒有消失,而是隨著洋流系統,漂到人煙罕至的小島上,或是進了海鳥的肚子,造成海鳥悲歌。怎麼回事,帶您到澳洲附近的一座小島,以及太平洋的中途島看看,塑膠垃圾對生態的傷害。

滿坑滿谷的垃圾堆積成山,塑膠袋,塑膠瓶罐,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包裝材料,可不是進了垃圾桶就消失。

聯合國估計,今年全球塑膠製品,預期會有3億噸。其中一半我們只會使用一次,然後就丟掉,到了2050年,當人口爆炸將近100億人,塑膠製品將是三倍之多。問題是只有產品的一部分可以回收,其他部分全回到我們的環境,蔓延到我們的土地海洋,就像疾病一樣。

一瓶在美國丟棄的寶特瓶,隨著洋流最終來到南極,地球上許多人煙罕至的小島,現在竟然佈滿垃圾,尤其是難以分解的塑膠垃圾。

塑膠垃圾漂至小島 海鳥啄食全吃下肚

這裡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遺產的豪勳爵島,也是海鳥的家。豪勳爵島距離澳洲本土大約600公里,面積14.6平方公里。科學家會研究這裡的海鳥,因為鳥媽媽會啄食海面上的塑膠碎片,帶回巢餵小鳥。科學家就可以知道,這些塑膠垃圾從哪裡來。

科學家在檢驗鳥類屍體時發現,發現鳥類的腸胃都塞滿了塑膠碎片。拿出鳥肚裡的塑膠碎片,透過縮時影片,可以看到排列整齊的碎片,數量驚人。最高紀錄在一隻90天大的鳥度內,竟能發現高達276片塑膠。

算算塑膠重量,占這隻鳥體重大約15%。如果換算成人類的情況,等於是6到8公斤的塑膠,在你的胃裡等於是12片大披薩在肚皮裡。

中途島人煙罕至 竟是污染最重之地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太平洋的中途島。中途島面積66平方公里,屬於珊瑚環礁,包含較大的沙島,和較小的東島。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的,美日中途島戰役,聞名世界。雖然中途島是全球最人煙稀少的地方隻一,卻是受人類污染最嚴重的地方。

這裡也是150萬隻黑背信天翁的家,幼鳥正在學習展翅高飛,但在東島上,許多小鳥甚至無法長大。

魚類管理局的布朗表示,只要打開鳥度就可以看到各種塑膠垃圾。由於它們有很多不同顏色,也讓鳥類誤認為是魚。好幾十年來已經沒人住在這座島上了,成鳥把塑膠垃圾帶過來,拿去餵幼鳥,幼鳥死了之後,屍體躺在這裡,骨頭消失了,羽毛消失了,但是剩下的就是這些塑膠碎片,這些碎片都散落在這裡。

來自世界各地的垃圾,甚至還有台灣台南來的打火機,這些塑膠垃圾,不是有人在這邊使用,而是隨著北太平洋環流系統。從2千多公里遠的地方,漂流滯留在這。

聯合國估 2050年海洋垃圾恐比魚還多

斐濟駐聯合國大使湯姆森表示:「預計2050年時,海裡的塑膠以重量來說,會比魚類還要多。」

自在悠遊的海豚,可愛臉龐的海豹,都面臨生存危機,而塑膠的對環境的傷害,不只是動物,塑膠分解時產生的微塑膠,早已進入食物鏈。國外非營利組織和,明尼蘇達州大學,測試全球包括歐美等12個國家,超過100個飲用水樣本,高達83%含有微塑膠。

塑膠微粒進入海洋食物鏈 人類終將自食惡果

首先這些微塑膠碎片,對水中的其他毒素來說,像海綿一樣,會吸引殺蟲劑和阻燃劑,吸收它們並濃縮它們。其次,微塑膠本身就是複雜的聚合物,人體不能完全分解。當它們真的微小時,只有十億分之一公尺的奈米塑膠。科學家已經證明,可以穿過組織膜進入魚細胞,對魚類繁殖免疫力,生存技能都是有害的。如果人吃了這些魚呢?會傷害我們的身體嗎?

文明世界為了方便,製造出難以消化的垃圾,讓大自然難以負荷,減少使用塑膠是唯一挽救的辦法。非洲國家盧安達,甚至禁止使用塑膠袋,是全球第一個。許多人也會帶環保袋,環保杯出門,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容器。吸管,瓶裝水等,不必要的塑膠製品能少就少,讓海洋回歸潔淨。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