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83%飲用水驗出塑膠微粒 台灣呢?

「塑膠微粒」近年成為國際關注的環保議題,大多聚焦它可能流入河川、海洋,進入食物鏈,最終被人類吃下肚。但美國非營利組織Orb Media最近調查發現,在全球取樣的159份飲用水樣本中,高達83%都被塑膠微粒汙染,顯示人們生存的環境充斥塑膠製品,塑膠微粒廣泛分布,很可能直接在飲水中就被喝下肚。

紐約川普大廈也被驗出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定義,塑膠微粒是指<5毫米的塑膠顆粒,又分成原本就製成很小的初級塑膠微粒,和從較大的塑膠分解而來的次級微粒。由於細看這些微粒其實呈長條狀,因此又稱為「塑膠纖維」。

美國《時代》報導, Orb Media在全球5大洲採樣,雖然各地的數據略有差異,但從歐洲、印尼雅加達到黎巴嫩的貝魯特,當地的採樣超過70%以上都發現塑膠微粒。其中,美國更高達94%,包括紐約川普大廈及環保署辦公總部等都被驗出。

這些進入飲水的塑膠微粒可能來自合成纖維衣物清洗時脫落、輪胎的塵埃、日常生活中的塑膠製品及塑膠柔珠等,但多數無法經由生物分解。而全球每年平均約製造3億噸塑膠製品,日益惡化的汙染讓人們關注到它對海洋及河川的影響。

(塑膠微粒不只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也可能從飲用水直接被人類喝下肚。圖片來源:康健雜誌)

對人體影響待研究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塑膠微粒的成分多元,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容易吸附有毒化學物質如多氯聯苯(PCB)、戴奧辛等,這些環境荷爾蒙可能進入食物鏈,干擾內分泌,但臨床上,塑膠微粒對人體危害的相關醫學研究並不多。

回到國內來看,台灣自來水公司發言人武經文及台北自來水處發言人陳曼莉均表示,目前沒有檢測飲用水中是否含塑膠微粒,但有定期檢測塑化劑、雙酚A等塑膠可能溶出的物質,均為檢測不出。

(洗面乳的柔珠也是塑膠微粒來源之一。)

塑化劑只是指標之一

但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認為,塑化劑和塑膠微粒不能等同視之,沒有驗出塑化劑不代表沒有其他東西。

現階段只了解塑膠微粒可能含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會影響人體生殖及免疫系統,可以當成一個指標;但從物理性來看,當塑膠微粒只有2.5微米以下、甚至達到奈米這麼小,就可能貫穿細胞,只不過目前還不清楚對人體是否產生危害

顏宗海認為,國內飲用水是否含塑膠微粒、濃度多少、對人體健康的長期影響等,都有待主管機關進一步研究。【全文來源《康健雜誌網站》全球83%飲用水驗出塑膠微粒 台灣呢?

保鮮膜即使不加熱 包這些食物可能也有害

★11/5康健樂活節,與你一起「純粹‧愛生活」!

瓶裝水真的容易長細菌!陽光曝曬後有毒

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