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齡通用宅 長照就在家裡面

全齡通用居住空間規劃師王芸芸。圖/顏謙隆
全齡通用居住空間規劃師王芸芸。圖/顏謙隆

「全齡通用宅」在日本正夯。今年50歲的全齡通用居住空間規劃師王芸芸原本是軟體、專利工程師,因緣際會下有感於高齡社會需求,特別在日本受訓拿照,王芸芸指出,台灣每百人社區中,有六位75歲以上、比身心障礙者的五位還多,而且身體障礙者可分身體、精神、知能障礙,但高齡者的退化是身心、認知綜合退化,生活空間需要更特別的設計。

隨著醫藥發達,國人愈來愈長壽,台灣女性平均年齡不斷拉長,現已到84.8歲、男性則有78.1歲,2021年百歲以上人瑞更已來到4,721人,創下歷年新高。王芸芸指出,日本有1億2千多萬人,高齡化比台灣更早,每百人社區中,超過65歲的有28人、超過75歲的有九人,所以值得借鏡。許多人覺得高齡者難溝通,但像日本賣場、服務業第一線人員會受訓、取得認證,就會知道如何與高齡者應對、如何服務。

日本1999年開始設立「全齡居住環境統籌規劃師」檢定資格制度。統籌規劃師的主要定位,在擔任統合保健、醫療、照護、輔具、社會福利、設計、工程等不同領域的核心角色,打造一個讓弱勢族群及身心障礙者能安心、安全生活,功能完備的居住空間,讓一間房子可以適合0到100歲的人居住。

王芸芸指出,高齡者最常見的就是失智症。日本85歲上以有44.3%得失智症、台灣只有21.9%;90歲以上失智者日本有64.2%、台灣36.9%,但這可能是日本有「病識感」的人比較多。失智症是認知退化、器官退化造成,周邊症狀包括:日夜顛倒、被偷與被害妄想症、異常性慾與性行為、使用火不關火、不潔行為(玩尿、玩便)。

王芸芸表示,日本對失智症患者的認知不斷在轉變。從1950年前的「老番顛」、1950年至1984年的「老人痴呆症」、1984年至2004將失智者送安養院、2004年至今認為失智症患者是一種認知症問題,只要妥善照護,其實也可以融入社區生活。

王芸芸表示,透過ICF判斷健康狀況簡表,可判斷程度。因為它會看五至十年身體功能結構、是否能活動(起身、打掃、洗衣)、參與(社群活動、親友交流)、個人因素、環境因素(醫療交通資源)等。

王芸芸表示,日本的做法是以居家為中心做社區調整,台灣的長照2.0已開始在做,也就是住家為中心半小時內距離要有長照A據點、有醫療B據點、銀髮中心C據點,且社區要經常性召開多職能協同專案經理會議,包括:個案管理師、案主家屬、居服員、醫師、營養師、輔具諮商師、居家規劃師、語言治療師等隨時動態調整。

王芸芸強調,銀髮族居住要考量食衣住行育樂,ACP「人生會議」不同於病人自主權利,是要規劃人生最後一段旅程要過什麼生活,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機構,比安寧治療更重要。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
三引擎催動 金居Q4獲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