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要被耍弄到幾時?/張競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目前深陷與同僚爭吵出言不遜醜聞之美國眾議員游賀(Ted Yoho)日前受訪時,對外宣稱準備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以防止大陸武力犯臺;隨即就有政治評論家認為此舉將使華盛頓與北京不再存有模糊空間,未來發展勢必面臨攤牌,但假若能夠理解美國國會立法技巧與政治文化,就可以看出這不過是華盛頓再度撩撥北京手法,實在不值得過度反應。 目前美國大選逐漸升溫,川普明顯選情不利,因此現在華盛頓刻意運用多種方式對著北京叫陣,川普政府真正目的是「只要選票、不要戰爭」,而美國國會議員運用立法技巧,也可以在法案名稱上玩弄手腳,以掛羊頭賣狗肉手法,外頭法案名稱以強制性之法案包裝,內容文字則僅是提出充滿各種挑弄撩撥意味之非強制性建議,此種就是兩面討好,表面上是對者北京叫陣,又讓臺灣感到某種虛幻之安全感,但又不會讓行政部門左右為難,更不牽涉總統職權引發爭議。 其實吾人不要只看見「檯面上立法操作,而沒看到檯面下協調妥協」,如此才能精準辨識文字、解讀文意、掌握含義;從而理解到華盛頓政治人物就是利用大陸許多半吊子專家沉不住氣,又不理解美國政治文化中之暗盤交易,所以每次對著美國根本不可能付諸執行之各項大打擦邊球手法,猛生悶氣亂發狠話,流彈更是亂飛射向臺灣。最後只是不斷提供綠營選戰子彈,更讓兩岸關係愈弄愈糟糕而無法解套,讓美國安排挑撥離間詭計者暗中偷笑,而臺灣人心就愈來愈遠離大陸。 眾議員游賀(Ted Yoho)當時高調放話,美國對臺灣「做得不夠多」,他將提出「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若大陸武力犯臺,法案將授權美國總統動用武力。諸多大陸研究兩岸關係專家立即就對此提出強烈反應,但從來就沒想清楚整個問題本質,首先是在美國國會生態體系下,外交的主導權是在參議院而非眾議院,眾議員的份量遠低於參議員,因此有眾議員提案,以及最後是否成案還有賴長期觀察。 其次無論提案結果如何,是否成為強制性法律,其中都牽涉侵犯美國總統職權問題。該法案運用了一個很巧妙「授權」字眼,但依美國法理,美國總統不必國會授權便可因應危機遂行作戰。但該法案對美國總統職權來說,卻並無「增一分或減一毫」;講得不客氣些,就是個脫褲子放屁來騙取媒體版面胡扯言論,但就是能夠得到兩岸許多治學不精濫竽充數者糊塗上當予以回應。 在此必須提醒,美國總統與美國國會對「戰爭主導權」長年存有爭議,國會希望美國總統對外進行武裝衝突職權有所約制;而美國總統又不希望國會對其對外用兵綁手綁腳;其中最具體之爭議法案,就是美國國會1973年11月所通過之戰爭權利法案。同時後許美國國會曾經通過多個限制美國總統對外動武之決議,行政部門與國會之間對此爭議不斷,就眾議員游賀本身政治份量來看,排資論輩還真是輪不到他在此方面能夠獲得任何主導發言空間,但居然還能夠在兩岸獲得關注,其實就是因為大陸許多兩岸事務專家對美國政治運作毫無基本常識所致。 此外更要不客氣點破,臺北與華盛頓之間沒有條約義務當支點,基本上這種具有強制約束力法案根本就不可能成案,到最後就是個限於口惠,用來搪塞臺獨在華盛頓游說之空口白話。北京要是跟著起舞,就是跟美國建交四十年來,根本就沒有把美國國會運作功課作足,所以才會被這個沒有政治分量之眾議員耍弄。過去數年來,美國國會提出數項類似法案,北京主政高層是老神在在,但涉及兩岸事務低階層外圍學者與御用專家,就被搞到心浮氣躁胡亂發言,但就是沒有冷靜下來好好想想,這些法案到最後不都是成為空話? 而且就算是美國與盟邦簽有安全保障條約,只要細讀美日安保與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內容文字,其僅保證雙方依據憲法各自採取適當行動,從來就沒有保證必須出兵。這就是日、韓為何要把美軍留在國內,一旦戰爭,美軍勢必被波及,萬一日本與南韓本土無美軍駐防,美軍也可能不參戰,講穿了就是將美軍當成人質,而這些條約內容文字根本就是充滿脫身後門。 美國對於所有條約義務,包含北大西洋公約、美日安保、美韓共同防禦等條約,都只是保證美國會根據條約採取適當行動,但沒說一定要出兵幫那個特定國家打仗。這個政治手法在美國政治體制稱為「模糊與彈性原則」(principle of vagueness and flexibility)。換言之,美國永遠不會把話說死,更不會講明,絕對會保留本身不參戰抽身遁逃空間,是否要參與戰爭都要到最後一刻臨時作出政治性決定。在歷史上被美國出賣國家比比皆是,要是天真地相信華盛頓某個眾議員說話就算數,把自己氣到半死或是樂到無比,這真是相當弱智。 在此必須再度強調,川普政府真正地目的是「只要選票、不要戰爭」,最後一刻必定懸崖勒馬,私下與國會搓圓仔湯,將法案內相關條款修改成不具備約束力建議事項。美國國會以往所提各項所謂友臺法案,洋洋灑灑列出很多好像馬上就要上馬建議事項,到目前這些空頭支票紛紛跳票;若是細究其中真正原因,就是這些表面上稱為法案(Act),但其中文字都是都是非強制性決議,亦無法侵奪總統職權,強迫行政部門必須讓這些建議具體實現。 那些大打擦邊球手法,其中包括邀請參加環太軍事演習,派遣醫療船靠泊臺灣,或是大肆報導美國軍機飛越臺灣上空,其實對於臺灣真正戰力都毫無幫助,只不過是個騙人騙己壯膽搖頭丸。但為何川普對這些美國國會「掛羊頭賣狗肉」立法默不作聲,其實就是檯面上作勢要進行立法,但檯面下協調出相互唱和,以便透過對北京強勢表態,獲取選票鞏固票源。 臺北面對北京必須要靠本身實力與誠意,靠著別人賞飯吃必然會餓死,只有自己最可靠,兩岸黃帝子孫搞不定本身歧見,就只能讓別人玩弄到底,最後搞到骨肉相殘,只能怪兩岸那些專家學者誤國誤民不學無術,只會政治正確騙吃騙喝,被人放話耍弄跟著起舞。某些外籍媒體記者出面當軍師亂扯一通,將軍隊數量亂加,又搞不清楚臺灣當前人口總數,居然還有媒體轉述與吹捧,相信這些洋和尚亂唸經,這又要去怪誰呢? 華盛頓目前無意對著北京攤牌,美中兩強刻意開戰可能性極低,但擦槍走火可能性卻在急遽升高。以前各方擔心美中軍方可能擦槍走火,但現在更擔心是美軍強勢表態耍槍玩火。兩岸軍事活動本來就很頻繁,臺海周邊各國軍事機艦過境更是家常便飯,但雙方氛圍如何發展不在於「有沒有這檔事」,而是「媒體有沒有、或如何報導這些事」。 所有這些炒作政治氛圍資訊都是透過新聞報導技巧,將一個並不存在緊張情勢,或是刻意讓人胡亂想像狀況,透過不確定來源先將報導說出來。先從一個不知名來源,報導一個可能會發生的事情,第二個「轉述」媒體就變成可靠消息來源,但過程會質變、曲解,這是資訊戰中逐次轉述、斷章取義、曲解內容、引導走向之「洗資訊」手法。最近搞到海峽兩岸相當緊張之東沙情勢,不就是美國透過共同社放話,然後再逐次轉傳操作出來之虛假氛圍嗎? 而媒體如何塑造氛圍,如何加料、披露,都循著資訊戰路徑與手法在走,而誰是隱身在幕後操控兩岸走向戰爭之黑手,難道兩岸專家學者都看不出來嗎?但專家學者有無道德勇氣將事情點破,讓政治陰謀不至於得逞,高層不受到情緒左右,民眾不會無端暴怒或狂喜,將來都會由歷史加以檢視與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