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都是中國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立委陳玉珍一番「中華民國是國家,台灣不是國家」的表述在政壇炸開了鍋。藍綠立委、洪秀柱、蘇貞昌乃至蔡英文都介入論戰,「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爭得不可開交。綠營背景的前副總統呂秀蓮更是投書《中時》,呼籲朝野摒棄黨爭,為「我們的國家」找到一個優雅的國號。名不正則言不順,國號固然重要,但國名更關乎國本。儘管目前在政治上很不正確,但「我們的國家」就是中國,「我們」就是中國人,這是台灣和台灣人民遲早要正視的。

首先,雖然陳玉珍被綠營口誅筆伐,但她並沒有說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台灣不但不是獨立的國家,相反只是中華民國治下的一部分領土。從法理上講,中華民國主權和領土覆蓋整個大陸地區。從現實來看,中華民國政府對台澎金馬等「自由地區」實際行使管轄權。

作為福建省金門縣選舉出來的中華民國立委,陳玉珍當然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世人,台灣和福建一樣都是地名,不是國名,更不是國號。台北市議員侯漢廷用「五月天」作比方入木三分:難道因為阿信是主唱,知名度最高,其他成員就只能委曲求全,甚至連「五月天」也只能等同於「阿信」?

其次,中文語境中的「國」既可以是國號,也可以是國名,既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政權。按照大陸學者的理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中國這個國名在不同時期的國號,或者中國這個國家在不同時期的中央政府。國號可以變更,政府也可以更迭,但中國作為連續統一的國際法主體則巍然不動。

這就是為什麼《聯合國憲章》創始成員國白紙黑字寫的是「中華民國」,20多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卻能心安理得坐在「中國」的代表席。如今中國國民黨高層言必稱「中華民國」,連「中國人」認同也要加上「中華民國國民」的備註,殊不知中國國民黨創於晚清,「中國」不等於「中華民國」。同樣地,中國共產黨也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黨」。台灣政界和輿論場上的國號之辯很大程度上是把國號與國名,國家與政權混為一談或者乾脆渾水摸魚。

再次,呂秀蓮對「我們的國家」名號正常化的吶喊固然反映了台灣人身分認同的焦慮,但如果台灣不能與大陸和解,這個問題將是無解的。「台灣共和國」是台獨,兩岸勢必兵戎相見。「中華民國」意味著兩個中國,大陸無法承認。「中華民國台灣」不倫不類,暗度陳倉,大陸也不會接受。兜兜轉轉下來,只有接受「我們的國家」就是中國,「我們」就是中國人,台灣的名號問題才會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大陸的涉台學者和官員都曾暗示,在台灣回歸一中框架,兩岸統一可期的條件下,為台灣找一個「優雅的國號」並非完全不能討論,只不過這個國號不能僭越「中國」之本體,不可以是一個新國家的國名。台灣人當然是命運共同體,有強烈的主體意識,但不一定要跟大陸分庭抗禮,更不能與中國一刀兩斷。中共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兩岸統一也是大勢所趨,但不必君臨台灣,如臂指使。台灣向一中靠攏,大陸對兩制開放,兩岸互讓互諒,總能找到解套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