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洞廟 台灣少見密集洞穴形態廟宇

八仙洞廟 台灣少見密集洞穴形態廟宇

新頭殼newtalk

八仙洞「洞內廟」,位於台東長濱鄉三間村北端至花蓮間的峭壁上,沿線高低起伏的洞穴景觀,已是著名景點,吸引很多佛教信徒到此朝聖,根據文獻記載,最近考古學者挖出的新時器時代遺址,就是在1927年已作了寺廟登記的─第一洞靈巖寺的寺廟登記。而在1933年,昭和年間《東臺灣新報》編輯毛利之俊,曾在東台灣曉聲會出版的《東台灣展望》一書,也提到靈巖寺和其他洞穴。

根據地理無國界網站的分析,台東長濱鄉八仙洞山壁上的洞穴景觀,是上升下降多次自然形成的海蝕洞穴,地形適合遮風避雨,周遭在不同年代,聚集了噶瑪蘭族、西拉雅平埔族、馬卡道井埔族、阿美族、布農族、客家、閩南和外省族群,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劉佳蕙表示,當地住民早已多元文化共存,附近居民對於洞廟被迫遷感到好奇與不解。

而2010年,交通部觀光局委託進行「八仙洞史前遺址公園及展示館」規劃案,也曾將洞內寺視為「現代文化層」,並以「共生」觀點進行空間設計。但因台東縣與洞內寺廟進行興訟,台東縣政府與當時的文建會官員,都要求規劃單位刪除「現代文化層」、「保留現地展示」等字眼,為的是避免這些觀點遭廟方引用、影響訴訟結果。

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劉佳蕙表示,早期八仙洞附近的公車站牌叫「水母丁」,後改稱「仙洞」,而居民傳說八仙曾在此住過,又稱「八仙洞」,並在此發掘出長濱文化遺址。由於洞穴,一邊靠山、一邊臨海,洞內生活相對艱難。二戰期間,因美軍轟炸,先民們躲進洞穴避難,從洞中可以清晰聽到海水沖擊岩壁的迴音,氣勢雄闊,遠眺太平洋,海天一色,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八仙洞隨著高度越來越小。許多人在祖先過世後,將人骨放在洞內,不只遮風避雨,由於地勢高聳,相對安全。

今年93歲的釋玄化,從30多歲就來到潮音洞廟,這些年如果地方需要資源濟貧,釋玄化都會慷慨援助。釋玄化的師父是台東東禪寺一覺師父,當年他赴日本曹洞宗學佛,並與日本師會回去潮音洞廟祭拜;而鄉里討論希望有師父到八仙地區,釋玄化奉師命來到潮音洞廟修行,距今已快五十年。

在八仙洞原有潮音、永安、靈巖、觀音、海雷等洞廟,因乾元位於洞外且屬私產,不受影響;目前除了潮音洞廟外,其餘四個洞廟已遷出,廟被拆除後,修道人多已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