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東高工展起「後山之翼」 期凝聚木構造國家隊
木工名校臺東縣公東高工去年被教育部列入專輔學校,校方為此積極奔走,與各界合作,順利度過退場危機,今年與林保署、臺灣義築協會、成大建築系團隊攜手,以國產木材結合新式木構技術,在校內打造大型木構棚架,義築協會理事長楊詩弘說,作品命名為「後山之翼」,象徵後山將帶著臺灣起飛。
1957年,瑞士天主教白冷會神父錫質平創立公東高工,配合當時政府發展工業政策,創校之初設立的機工、家具木工2大科系,迅速打出名號,於國際技能競賽屢獲獎牌,但受少子化衝擊,公東高工一度面臨退場危機,校方為此積極奔走,開始與各界合作,也開啟「後山之翼」構築的契機。
林保署臺東分署長吳昌祐表示,臺東分署長期與公東高工合作,每年提供國產木材作為木工科課程與實習所需材料,攜手培育東部地區木工人才,此次由林保署挹注資源,連結義築協會、成大建築系團隊,在校園內建置大型木構實習場域,除了展示木構美學,也盼國產木材能夠更廣泛的被應用。
從事偏鄉義築的臺灣義築協會,同樣與公東高工多次合作,深入部落社區,共同參與建築設計與建造過程,協會理事長、成大建築系教授楊詩弘表示,此次與公東攜手在校園打造「後山之翼」,以國產木材結合歐洲先進國家的工法,「不只是一棟建築物,更是建築工法實施的場域,一比一存在的教具。」
他也指出,經由場域活化再造,將作為凝聚後山技職、木作及國產材推廣教育有關人才的場所,「意思就是說,接下來後山要帶臺灣起飛,『後山之翼』這雙翅膀,可以帶著年輕的孩子們,打造屬於臺灣的木構造國家隊,為臺灣木造產業帶來新的可能性。」
公東高工表示,「後山之翼」源自馬蘭阿美族語「sapikpik」,為「翅膀」之意,既回應作品造型,也呈現木構造的輕盈姿態,不僅作為木工科大型實作時的實習場域,同時也是展示當代複合木構造系統的大型教具,可重複拆裝,讓師生累積新式木構造實務操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