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藝術很有事》紀錄臺灣建築與時代故事

記者周毓洵/臺北報導

公視旗艦藝文紀錄片《藝術很有事》全新一季上架,首集「摩登生活中的建築自由」,以臺北市立美術館《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6-1983》展覽為引,實地走訪展覽中4棟建築,專訪本展覽策展顧問及專家、學者等,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吳光庭表示:「建築跟生活文化的關係,基本上是互為辯證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俊雄表示:「我們不是只在講一個建築的故事,而是在講建築跟它那個時代的故事。」

展覽精選的32個建築案例,與臺灣二戰後的生活與文化變遷高度連結,同時還搭配呼應各建築的攝影作品、畫、影片與生活物件,以「序曲」、「美援」、「新生活」等7個面向來呈現。

「序曲」中新竹北埔的姜阿新洋樓,在旅遊、產業、影視界小有名氣,這次以現代建築的脈絡來詮釋,是第一回。王俊雄力主將它選入此展,正是因公視時代生活劇《茶金》以姜阿新為故事原型、拍攝場景也在這棟洋樓,看了戲才注意到它的特別之處。這棟混合和、洋、臺,是臺灣建築史上十分特別的類型。在洋式、偏古典的外表下,其實內部空間規劃十分現代,一樓主廳採彈性隔間、不落任何柱子,木隔間移走就成為一個大通間,本展覽策展顧問王俊雄說:「臺灣從南到北,從來沒有一個洋樓是這樣做的。它是現代建築。」姜阿新的長孫女姜蒂玉,還分享兒時在洋樓中的生活回憶,她還俏皮示範小時候好奇想看來訪的外國人,偷偷爬上椅子、透過隔間上的玻璃窗偷看。

製作團隊也親自探訪清華大學體育館、成功大學總圖書館「今未來館」、天主教碧岳神學院「今碧岳牧靈中心」,鏡頭以觀者的視角走入建築物中,隨著走路的韻律,感受建築空間、光影、視覺的變化。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薛丞倫分析,美援時期,臺灣第一代建築師受到國際樣式的影響。成功大學總圖書館是臺灣相當早高明運用水平、垂直、不中軸對稱的樓梯等現代設計手法的大型建築,興建至今65年,現在來看依然不過時。

新竹北埔的姜阿新洋樓。(公視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透露,為了這次展覽,館中所有的管狀端點的窗戶全部都打開。(公視提供)

成功大學總圖書館「今未來館」。(公視提供)

天主教碧岳神學院「今碧岳牧靈中心」。(公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