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地下道填平會塞車? 「公館圓環」拆除惹議、市府6/28暫不施工!
位在台北市基隆路、羅斯福路交會處的公館圓環,是景美、新店、中永和往來台北市的重要交通樞紐。然而,由於該處車流量大,七條道路交織,動線複雜,連續7年成為台北市肇事熱點第一名。公館圓環存廢問題討論多年,如今終將拆除,走入歷史。北市交工處表示,公館圓環預計在暑假期間施工,屆時將封閉現有的車行地下道,並進行填平作業,改為正交路口。
然而,此舉卻引發民眾憂心,擔憂一旦工程完成後,大量公車行駛平面車道,恐讓交通變得更加擁塞。民眾表示,公館圓環的公車專用地下道,共有50多條公車路線行經,尖峰時段南北向每小時通過總班次數超過300班次。若全部拉到平面行駛,勢必增加等待紅綠燈的時間,加劇交通壅塞情況。
對此,交工處長張建華解釋,公車專用道變成在平面後,一個週期內可以紓解掉6至7台公車,唯一的影響是可能會多等一個紅綠燈。張建華強調,交工處會利用號誌連鎖來降低公車等紅燈的機率,以克服這個問題。
張建華進一步說明,填平地下道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圓環中心島是鏤空的,必須將其填平。根據公務單位的評估,若不填平地下道,就需要約兩年時間,包括打機樁和架設平板,對整個公館圓環的施工交通黑暗期會更長。
然而,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長王晉謙認為,填平公車地下道後,使用公車、搭乘大眾運輸的效率將無法比在路面上開車騎車還要高。所有車輛會一起塞上羅斯福路和基隆路,與一般車輛一起行駛,無法讓使用大眾運輸的效率變好。王晉謙指出,即使北市府自己都認為填平地下道對50多條公車路線的使用會非常不利,卻仍執意進行,沒有做其他替代方案,這是忽視民意,甚至是人本交通的退步。
交工處坦言,早在去年就針對公館圓環進行八種方案模擬評估,無論改為哪一種路口設計,整體車流效率都不如現行模式。但為了降低事故發生率,決定拆除圓環,填平車行地下道,增設地面車道,恢復為正交路口,並調整路型,從原本的7叉路口變成4叉路口,以解決安全問題。
不過,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北北基分會會長黃柏森質疑,沒有任何研究或分析指出,將圓環改成十字路口後就一定會比較安全,這個觀點具有爭議。黃柏森強調,從交通安全的專業角度來看,有很多方式可以分析一個路口或路段改善前後是否會更安全,而不是僅憑直覺或習慣判斷。
但讓在地居民難以接受的是,市府以交通順暢為由,有意封閉羅斯福路四段的119巷出口,並將123巷21弄作為替代道路。大安區學府里長李淳琳認為,不應該限制通行,都市發展與交通改善也要兼顧在地居民需求,否則就是把當地居民邊緣化。
市府將在6月底召開第二次座談會,隨後進入暑假施工階段,預估主體工程三個月內完成。但在動工前,應重新檢討設計規劃,與地方充分溝通,取得共識,以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更多 TVBS 報導
公館圓環地下道6/28動工填平 議員:釀交通災難
台北「公館商圈」榮景不再? 租金高、單坪店租逼近5000元
「公館圓環」確定要拆了!蔣萬安宣布:改為正交路口
民眾不捨!東南亞秀泰影城「月底歇業」 預告將拓點大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