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世代】王宣茹20歲,台版氣候少女|她的一個鍵盤行動促成全台塑膠吸管禁令

今天你買一杯珍珠奶茶,店家不再提供塑膠吸管,或改用紙吸管;民眾開始把自備環保杯和環保吸管變成一種好習慣,就是王宣茹間接促成。她不是在媒體上登高一呼,或走上街頭大聲倡議,她的工具是電腦鍵盤、不斷充實的環保知識和學習協商的能力。

今年二十歲的王宣茹,曾是沒有投票權、卻參與政策制定的高中生代表。

二○一七年,王宣茹還是新竹建功高中高一學生,在公民課上做了一份減少塑膠垃圾、拯救海洋的作業,公民老師建議大家試試看上傳到行政院「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JOIN平台)。她以「我愛大象大象愛我」的化名,上傳了報告的進化版「全國應該漸進式禁用免洗餐具」的提案,結果獲得5,253人連署。她當時並不知道,政府規定,超過五千人連署的公民提案,所有相關政府部會必須邀請提案人開會,並在平台上公開會議紀錄和所有回應。

她因此多次受邀從新竹到台北,和環保署官員、免洗餐具相關業者、附議的社會人士(包括小吃店老闆、家庭主婦等)一起開會討論,逐漸達成共識。原本就在推減塑的環保署陸續提出一系列環保新政策,回應王宣茹的原始提案。擴大限制提供購物用塑膠袋、禁用免洗餐具的商家。那時國際瘋傳一部短片,一隻海龜鼻孔裡卡了一小節吸管,被鉗子拔出來後,竟發現吸管長達十五公分。為海龜請命的呼聲極大,環保署順勢推出塑膠吸管禁令,二○一九年七月起,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連鎖速食店等內用飲食禁用塑膠吸管,一年減少一億支吸管。

王宣茹因此被稱為台灣的「氣候少女」,媲美號召全球七百萬名青少年罷課,迫使大人採取行動,防止氣候持續暖化的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但其實王宣茹不是咄咄逼人的環保主義者,反而講話輕聲細語、很有禮貌,她從來不曾公開演講,或直接請同學不要用吸管或免洗餐具,「我臉皮比較薄,都是默默的用行動來實踐,例如帶保鮮盒去買水餃、帶保溫瓶去買飲料。」她秀出一支可折疊的矽膠吸管,裝進小盒子看起來像口紅,「但有時換個包包就忘了帶,真的也很難落實到百分之百,」她靦腆的表示。

一月下旬台北一處攝影棚裡,聚集了二十位(組)共好世代青少年,為《親子天下》拍攝封面團體照。南投中興高中一年級的楊茜雯突然發現,坐在身旁那位短髮高䠷的大學生是王宣茹,興奮的像粉絲看到偶像,「我們公民老師才講到有一位高中生去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促成很大的改變,原來就是你!」她不僅立刻加王宣茹IG,還自拍合影留念。

圖說:王宣茹(右)高一時在JOIN平台上的提案,是數位政委唐鳳(左)最常用來鼓勵年輕人體驗公民力量的例子。(圖片提供/王宣茹)

受到紀錄片《洪水來臨前》啟發

「當時我們以為提案人是環保大老,沒想到是個十六歲的高中生,」一手打造JOIN平台、承諾「讓人民的許願成真」的數位政委唐鳳笑著回憶。她常以王宣茹為例,鼓勵年輕人練習體驗公民力量,不是躲在鍵盤後當酸民,而是「你行,你來」,上平台提案,用網路、協作來參與政策制定。

王宣茹想為台灣環保盡力的心始終如一。高一時,看完國際影星李奧納多和國家地理頻道合作拍攝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很受震撼,想為台灣做點什麼。」台灣人對氣候變遷的主題比較沒有太大感受,但她注意到大家每天製造很多垃圾。「高中時班上回收箱兩、三天就滿了,都是早餐飲料杯、塑膠杯,還有紙類回收都是考卷、學習單、作業等,我們還要一直去壓縮垃圾體積。」連回收都那麼大量了,更遑論一般垃圾,「到大學更可怕,那麼多外送餐點和飲料容器,看到都快瘋了,」她憂心觀察。

她從來沒想到,那個提案還有後續,還要跟那麼多政府官員開會。面對二十幾位官員,她和當時大一、陪她與會的哥哥總是會場中唯二的「小孩」。儘管從小當班長、學生會副會長,王宣茹習於參加校務會議、性平會議,可以不卑不亢的分享蒐集到的相關資訊和問題解方,但正式協作會議的規模還是不同於學校。

曾在會議上被免洗餐具業者嗆聲

真實世界中,解決一個問題可能引發其他問題;一個好的政策,必須照顧不同立場的所有利害關係人;開完一次冗長會議,無法立刻就產生一個共識的解方。王宣茹回憶,曾有免洗餐具業者很不客氣的挑戰她:「衛生棉或衛生紙也是一次性的,為何你要針對我們?」王宣茹說自己當時「有被嚇到」,不敢繼續討論。但也是因為參加過這樣的協作會議,讓她的視野變寬闊,也更具有同理心,知道每件事都有不同角度。

王宣茹也看到環保署公布「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推動一次性塑膠用品減量或限用的五年時程表,到二○三○年台灣將全面禁用購物提袋、免洗餐具、一次性用飲料杯和塑膠吸管。「看到自己的意見有納入國家政策規劃,覺得很棒,」她笑著說。

現就讀第一志願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二年級的王宣茹,將對環保的關注擴展到空間設計。從國中八年級時做娃娃屋,就發現自己喜歡創造可以帶給別人幸福感的生活空間,她現在會特別留意學習如何利用環保建材,設計出更省電、更通風、採光更自然的結構和空間。

從一個提案開始,滾雪球般,王宣茹更深涉入公共政策。二○二○年六月,她又受國發會之邀,擔任第一屆「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的民間委員之一,在教授、原民青年、立委之中,她依然是那個年紀最小的。十九個議題中,她選擇加入環保、青年參政等議題,「我能做的就是分享個人目前生活所經歷的經驗和感想;聽到大家的言論,大腦就受刺激,現在還在學習批判性思考,」王宣茹說。

「她是那種會累積能力、不說空話的學生,」建功高中國中部老師吳芳誼擔任王宣茹三年導師,觀察到她的貼心和超齡的成熟。她相信王宣茹有潛力和能力做更多,「她目前的表現只是一時的,就看火苗能把她帶到多遠。」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教育部長潘文忠:別再說「孩子還小不懂」
葉丙成:想當好爸媽 最難做到的一件事
20個 X 20歲以下青少年改變社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