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推聯合作戰 完善指揮鏈

中共中央軍委相繼於11月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下稱《綱要》),及召開中央軍委訓練會議,並宣布解放軍已實現「基本機械化」。這一連串動作代表著解放軍在武器裝備能力上已逐步趕上現代戰爭需求,且現代跨軍兵種的聯合作戰指揮鏈問題也已獲得基本解決。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軍目標是:確保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資訊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2050年)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但為因應當前國際形勢變化,解放軍在完成上述建軍目標的同時,也需聚焦備戰打戰,提高大國衝突及區域作戰的聯合作戰能力成為當務之急。

五大戰區 各設指揮中心

共軍資訊化及機械化裝備逐漸普及全軍,讓單一軍兵種有效地縮短了接戰時間,但過去一涉及到跨軍兵種的聯合作戰,卻往往在指揮決策上浪費了許多時間,因為這涉及到多軍種聯合作戰時,海陸空三軍到底要聽誰的問題?也抵銷了裝備進步所帶來的優勢。

解放軍2016年軍改後,即在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下設立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揮全軍聯合作戰。而共軍東、西、南、北、中五大戰區也各自設立了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揮戰區下屬的三軍聯合作戰。顯見共軍完善聯合作戰體系的工作從四年前就已開始,但並非將轄下三軍指揮官召集到聯合指揮中心就能有效實施聯合作戰,而是需要完整的作戰法規體系,方能解決三軍在指揮上的矛盾。

軍種矛盾 實務有難度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高級研究員王雲飛受訪時表示,其實解放軍這幾年一直在按照《綱要》的內容在訓練,只是此前並未要求強制執行,還在摸索階段,而現在《綱要》公布後,就是要嚴格按此執行。所謂的「試行」其實就是正式執行,後續的完善修改已經是另外一回事。當前軍種與戰區之間的聯合指揮編制已然完善,不會再有過去各軍種重複建設的問題。只是當前在聯合作戰的手段上仍有不足。

這不只是共軍會遇到的難題,從二戰一直改革聯合作戰體系的美軍直至今日亦然。因為固有軍種之間的障礙以及傳統作戰與現代作戰域的代差矛盾,在實際聯合作戰行動中難以跨越。各軍種並不傾向在聯合作戰框架進行,而是習慣於在原軍種部隊的框架下展開;例如在「環太平洋·2018」多國海上聯合演習中,美國陸軍多域特遣部隊的聯合作戰計畫就受到空軍作戰中心的反對,原因是空軍認為陸軍試圖建立一個繞過空軍作戰中心對於目標作戰週期的目標工作系統。

各軍種指揮官常因自身經歷及層次的原因,在應對作戰目標時,往往會只考慮目標的某一方面特徵。例如,陸軍的指揮官會習慣性考慮,通過規畫火力來對目標實施打擊;但現代聯合作戰則要求陸軍需要考慮空襲、艦炮打擊,海軍需要考慮空襲、陸基反艦飛彈,空軍需要考慮地面防空,且所有軍種都需要考慮網電攻擊。

兩手準備 應對國際形勢

王雲飛指出,解放軍與美軍的《綱要》總體上差不多,但仍有所差異。美軍是以作戰型式來制定聯合作戰條令,如城市戰、森林戰、兩棲作戰等。而解放軍則是基於整體資訊化、網路化、智能化程度,來制定作戰條令。

解放軍現在已為完成十九大建軍目標及為應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備戰打仗上做了兩手準備:一手是著力推進武器裝備的進步,完善武器的資訊現代化;另一手則是推進聯合作戰管理上的進步,完善聯合指揮體系的標準化。兩者互補,以求在30年內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並應用於台海等主要聯合作戰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