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洗澡小心中風、一氧化碳中毒找上你!冬天洗澡怎麼取暖?洗澡水溫、順序有建議嗎?

冬天洗熱水澡堪稱一大享受,不過,其中可是有許多「眉角」,如果輕忽了,可能發生暈倒、熱休克甚至死亡等憾事。究竟冬天洗澡該注意哪些細節?洗澡水溫、順序、取暖方式又有何建議?快跟著Yahoo奇摩新聞小編一起來了解!

冬天洗澡有許多眉角需要注意,包含洗澡水溫、取暖方式等。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冬天洗澡有許多眉角需要注意,包含洗澡水溫、取暖方式等。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洗澡避開飯後時段 服藥時間也應錯開

吃完飯後,人體為了協助消化,血液多會集中在腸胃,這時若去洗澡,血液又會分散至周邊血管,除了影響消化,對心血管的健康也不利,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再洗澡為佳。空腹時,因為人體處於低血糖狀態,也建議先暫緩洗澡。

另外,尤其是有服用降血壓藥物的民眾,吃藥時間應與洗澡時間錯開。由於吃完降血壓的藥,血壓已經呈現下降趨勢,倘若再洗熱水澡,周邊血管擴張,血壓連帶下降,容易有低血壓、暈眩等狀況。

延伸閱讀》70歲阿嬤臉紅紅…一量血壓竟飆到180! 醫揭「洗澡一習慣」害的

冬天洗澡留意浴室溫度 溫差太大當心心血管疾病

家醫科吳芝穎醫師提醒,天冷時洗熱水澡,體溫會上升,身體周邊血管也會隨之擴張、分散,容易造成回心的血量略微下降;此時若環境出現冷熱變化,便可能提高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冬天洗澡時應特別留意。

為了防止溫差變化過大,建議家中有裝浴室暖風機者,洗澡前可以預先開啟,讓浴室變暖;或先開熱水,利用水蒸氣讓浴室溫度升高後,再脫衣洗澡。洗完澡後,也應穿上衣服保暖後,再走出浴室,以免受寒。

延伸閱讀》天氣冷、溫差大 增加中風機率!哈佛醫學院建議預防中風從 7 件事做起

冬天洗澡最怕無形殺手 一氧化碳中毒很危險

冬天是家戶一氧化碳中毒發生的旺季,想要防範一氧化碳中毒,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環境通風,熱水器也最好不要裝在室內。但不少房屋,因為空間緣故,常將熱水器安裝在室內,建議遇到這種情況的民眾,洗澡時打開與室外直接連通的窗戶,保持良好通風,切勿因為怕冷就抱持僥倖心態,一氧化碳中毒嚴重時可是會丟失性命的。

而因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中毒後症狀很常被忽略,洗澡時要是出現頭昏、噁心、嗜睡等情形,務必立即停止盥洗,趕快打開窗戶通風,並關閉燃氣熱水器,接著評估是否撥打119求助。

延伸閱讀》租屋居住常會頭暈 竟是一氧化碳中毒

洗澡水溫最多40°C 泡澡注意「熱休克」

天冷時洗熱水澡,對不少人來說是非常幸福的享受,再加上泡澡,一天的疲勞就能好好獲得舒緩。但是皮膚科醫師黃毓惠呼籲,洗澡水溫38°C至40°C最合適,水溫太高反而容易導致角質受損、引起皮膚乾癢,也會影響皮膚的保溼能力,反而讓自己更不舒服。

泡澡的話,水溫一樣不要超過40°C,時間抓15分鐘以內為佳,否則恐因泡太久出汗過多,造成頭暈,進而引發熱休克,要是不慎因為撞到頭暈倒在浴室就更危險了。安全起見,泡澡時可先知會家人,請家人隨時留意查看,做好各項因應措施,泡澡才會泡得舒適又安全。

延伸閱讀》洗澡「這些行為」超傷皮膚!洗很久也中 醫曝:最好不要超過O分鐘

延伸閱讀》超常見這些泡澡習慣都錯!透過正確的入浴習慣提升免疫力

冬天洗澡順序有學問 可先洗身體再洗頭

網路上曾流傳「冬天洗澡順序錯誤易導致中風」的說法,對此國健署闢謠,目前未有實證顯示,洗澡順序與腦血管疾病有直接關係,最主要還是周遭溫度變化短時間過於激烈導致。

而為了防止身體突然感受到溫差變化,就像游泳下水前可以先潑水,衛福部豐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李福春建議,可以先從手腳開始洗身體,等到身體比較適應水溫再洗頭,因為頭部相對容易著涼。

中醫師廖婉絨也以中醫觀點分析,「腹暖則全身暖」,先洗身體再洗頭,較能保暖身體,避免風寒侵襲。

冬天洗澡使用電暖器該注意什麼?

鑑於浴室是溼氣非常高的空間,若冬天洗澡時需要使用電暖器,應慎選防潑水產品,以防發生意外;也要盡量做好乾溼分離,不然大量的水直接淋在電暖器,還是會有危險。

延伸閱讀》電暖器推薦買哪一款?哪一種可放在浴室?不同家庭、不同需求該怎麼選購?如何使用才能遠離灼傷火災危機?

實習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

更多相關新聞
寒流周末到低溫探6°C!吳德榮揭「最凍時間」
周末入冬首波寒流到!從北到南氣溫驟降變「急凍番薯」
霸王寒流來襲?醫籲留意「1情況」:別讓6年前悲劇重演
冬雨除溼24小無效!網友提2招必做
天冷睡覺抽筋好痛苦 做好這五大預防就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