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不公,民怨不息;疫苗不足,疫情不歇!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楊斯棓

對台灣來說,二零二一年,遠比前一年艱困。

去年三月,台灣的恐慌程度與世界同步,逛街人潮銳減,電商業績騰飛。手腳快的餐廳結合Uber Eats,把握機會轉型;許多老師也在ZOOM或其他線上平台上焦慮地尋找立錐舞台。原因你我皆知,疫情若未歇,許多行業若不諳線上授課,恐怕就此斷炊。

百姓口罩戴好戴滿,小病小痛權衡之下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然而,去年六月底到今年三月底,有三百六十家診所不敵疫情影響而歇業,基層醫療在這波疫情之下亦是重災戶。

我一週搭數十趟Uber,許多司機難以理解診所竟也會倒閉,我解釋台灣就醫相較美國便宜至極,診所醫師看一個病人拿到的診察費,往往比外送人員在美國送比薩拿到的小費還少。假設一天要看二十個病人才能打平診所租金、水電、藥師、護理師、掛號櫃台、稅金等費用,如果一天看不到二十人,醫師得用老本或借貸填補虧損,等於用積蓄幫政府降低失業率,試問誰有雄厚家底可以咬牙扛好扛滿?

從唱衰到咒罵疫苗不足

局勢驟變,去年口罩國家隊創造的榮光已無法安撫擾動不安的人心,今年三月二十二日,全台第一針開打,四月二十一日,自費接種開始,四萬多人完成施打後,部分政治人物跟沒有醫學背景的媒體人努力唱衰AZ疫苗,誇大其副作用,疫苗一度乏人問津,他們「居功厥偉」。五月上旬,新北市確診人數驟升,全台預約疫苗隨即爆滿,連已成功預約疫苗者也被取消,因為要留給尚未施打的一線醫療人員。戰略資源不夠時。這樣分配絕對合理。

回頭檢視,政府當初確實有多方佈局,既有國產疫苗(國民黨立委陳宜民、蔣萬安也支持),也有國外疫苗的採購,何以今日左支右絀,不若以色列或美國瀟灑走上告別疫情的復甦之路?

新冠(武漢病毒)疫苗是戰略資源,迄今仍是賣方市場,台灣過去對國際疫苗廠的採購額度,少到令人吃驚。(當然,反過來看,如果買的多,酸民也會罵死,但政府若對政策有信心,不能因為害怕酸民開酸就畏首畏尾)

加拿大、以色列、新加坡對於疫苗的佈局,各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以六月第一個周末的統計數字來看,加拿大迄今完成一劑疫苗施打率約為六成三、以色列跨過六成,新加坡則超過四成四。

加拿大人口不到四千萬,卻與七家疫苗供應商簽署了協議,購買了近四億劑疫苗。(如果在台灣,試想大家會怎麼罵這種採購量?)

以色列的人口不過九百萬,人口數更沒優勢。加拿大用量取勝,以色列用什麼早一步換到疫苗?錢跟資訊!他同意用稍貴(約兩倍)的價格取得疫苗,並提供國民接種後的醫療資訊給輝瑞藥廠。

新加坡編列的疫苗採購預算高達209億元新台幣,所採購的品牌包括輝瑞、莫德納,和中國科興生技。大多數新加坡人打的疫苗是輝瑞或莫德納。新加坡最厲害的一手是他的主權基金淡馬錫控股老早投資和輝瑞聯手製作疫苗的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

去年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曾表示:「正多方積極向國際洽購,而購買經費是新台幣115億元,數量為1500萬劑」。我們的人口是新加坡的四倍,當時政府押寶或看好國產疫苗,所以國際疫苗的洽購量,如果用加拿大、新加坡的標準來看,並不夠高。

新加坡衛生部遲至今年六月五日才對中國疫苗有條件放行,公佈:「當地私人醫療機構可向政府申請中國科興疫苗。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的新加坡公民可到這些診所接種科興疫苗;民眾無須負擔疫苗費用,但診所可收取其他費用。」

這有兩點可供台灣學習:一是台灣也可在國家地位沒被矮化的前提下跟中國購買一定數量的疫苗,提供給民眾選擇施打。二是新加坡政府不插手診所的掛號費或注射費,這才是自由市場的真諦。

台灣政府目前對民眾開支票免除所有疫苗相關費用,言明會編列預算給診所,事實上只是齊頭式的每個注射人次補助個一百多元,很多診所老闆跟我說,場租人事、疫苗冰箱、水電稅金等算下去,因為疫苗本身是政府提供,不列入討論,除此之外,平均幫人打一支疫苗,其他費用的成本至少是三百五到五百元(鄉下跟鬧區的物價不同)。也就是說,這條費用如果政府只補助診所一百五,那等於診所老闆也貼補每個注射人次至少兩百到三百五十元,這其實是「不樂之捐」,也可視為診所被迫「共赴國難」。

左支右絀的疫苗採購

雞下了幾顆蛋,你掏一顆走,這是收稅的概念。蛋拿光,還刮一塊肉走,有一天這些雞母都會像張惠妹那首歌唱的:〈哭不出來〉,後進者開設基層診所的意願不會高,眾人將來的就醫可近性可想而知。

世上最大的疫苗廠在印度,印度疫情大爆發(一天確診一度高達四十萬)後,理所當然的不准疫苗出口,所以很多國家若沒有像上述三國如此高規格長線佈局,往往無法如期拿到疫苗。不是只有台灣拿不到本來的訂單,這點很多人不能理解。

估舉一例,BBC報導:「5月11日,原定出口至英國的50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還是被(印度)莫迪政府截停。」

疫苗是戰略物資,疫苗被大國拿來當外交籌碼。連英國的訂單都會被截停,試問台灣有什麼籌碼如期拿到訂單上的疫苗?

疫苗不夠時,施打首重有序,次重效率。這次台北市的失序,嚐了苦果。如果非前三類所列之人跟人搶打疫苗,吾人真想知道他們究竟是何方神聖!

疫苗充足時,則得力求施打效率極大化。高雄、台中、新竹、基隆的行政首長,結合基層醫療的力量,展現了優於首都的施打效率跟秩序。

國產的高端疫苗走完第二期,網路上的討論沸沸揚揚。我比較能接受的是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醫師的意見:「應將國產疫苗當做『戰備疫苗』,意思是取不到任何疫苗時才會啟動。目前政府採購的國外疫苗,都已做完三期期中分析。相較之下,國產疫苗只完成二期臨床,不應與國際疫苗在相同的時間點開放民眾施打。」

誠如高端疫苗也表態「擬在荷蘭展開三期臨床實驗,力拚半年內取得歐盟藥品管理局(EMA)認證」,台灣目前最好應該盡速爭取美國、歐盟也認可的疫苗,而高端疫苗最好的施打時機應該是在他能出具讓人信服的第三期期中報告時。

作者為家醫科醫師,自2019年10月起卸下臨床業務,目前生活節奏以照顧父母為主,餘暇閱讀、寫作。寫了一本書《人生路引》,不到半年十七刷,因此書獲頒2020金石堂星勢力作家。

看更多思想坦克文章

疫苗若陸續到位,然後呢?

中國以疫毀台,美日聯手對應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